第194章:這一次,俺站在第三層(第2/2頁)
章節報錯
打內戰的家族挺多,第一個動用四個軍團來打內戰的智氏必定會在史書上留下重重的一筆。
智瑤並沒有因為老子的說法而有什麼惱怒,哪怕他作為當事者,一樣知道動用這種規模的兵力打內戰是一種恥辱,絲毫沒有什麼值得炫耀的地方。
可是沒辦法啊!
誰讓趙氏還是拖著沒有表態,並且趙氏不斷又不斷地往“晉陽”集結大軍和運輸物資,另外還有大量的普通人在遷徙向北。
這些事情並不是趙氏在春暖花開之後才開始做,趙鞅當家作主之前就開始在幹了。
智瑤沒有實地去過“晉陽”,並不知道那是一座什麼樣的城池。
他只知道一件事情,想要去“晉陽”並不好走,尤其是進入戰爭狀態之後,要去“晉陽”不止可選擇的通道不多並且難走,還到處都有適合埋伏的地形。
在沒有徹底撕破臉之前,沒有家族阻止趙氏的相關舉動,只不過給予趙氏肆無忌憚的時間不會超過三個月,過了時間節點最好是自己見好就收,否則不要怪別人視作同等宣戰了。
極度缺乏安全感的趙氏將大量人口、物資和軍隊集中到“晉陽”,其實是一個非常明智的選擇,只是他們這樣做就讓其餘家族不得不多想。
近期有人去問,任何趙氏的人都給的相同答覆,說他們在“晉陽”的一系列行動是在為攻打中山國做相關的準備。
說到中山國,他們到現在還沒有派使節團來晉國。
事實上,中山國也不用派使節團到晉國了,趙鞅是死在他們的圍困之下,晉國的其餘家族在趙鞅活著的時候不去相救,等趙鞅死了報仇則絕對會全部都上。中山國玩命地做好準備,等待晉軍前去攻打也就是。
“師李可要隨瑤往國都?”智瑤問道。
老子倒是很利索地答道:“願也。”
怎麼看,晉國都算是處在歷史大事件當中,誰還沒有個就近見證歷史的興趣呢?
一路上,智氏的大軍所過之處,附近有人定居的據點,必定是會遭到圍觀。
本身就是智氏的人,他們看到那麼一支大軍各種激動和亢奮,一種自豪感由內往外止不住狂冒。
其他家族的人,他們看到了首尾能延伸到大地盡頭的智氏大軍,不管對智氏有沒有什麼想法,皆是感到了極度的震撼。
智申從一開始的不贊成,到後面看到大軍再身處其中,早就忘記了其餘的想法,儘管還是對武裝大軍的花費和後續會少收稅各種肉疼,自豪和驕傲則是滿溢了。
作為一家之主的智申可以到處溜達,途經其餘家族封地時也能去作威作福,甚至還得到了衛國執政親自送來的禮物,再好好地吹牛逼。
本來應該獲得父輩各種照顧,能夠好好當一個幸福二代的智瑤,他則是忙到幾乎連吃飯和睡覺的時間都沒有。
一直到智瑤將指揮體系給理清楚,他們也差不多來到“新田”的郊外了。
有一支數量超多的軍隊在向“新田”逼近,說什麼都不可能瞞得了誰。
再說了,智氏也沒想要瞞住誰,一路上就是那麼大搖大擺地行軍,充分展現出了什麼叫堂皇正大……或者說叫不可一世。
無獨有偶的是,魏氏、韓氏、狐氏……等等家族,他們集結好大軍也會先到“新田”進行會合,各家的軍隊未必都已經集結過去,家主或核心族人則是會先行一步來到“新田”待著。
這一天,天空晴朗到萬里無雲。
得知東面有大軍正在靠近的各色人等,他們哪怕事先不想圍觀,後續得知智氏的軍隊是以一種列陣的姿態在逼近,怎麼可能還坐得住?
東邊一再傳來“轟隆”的作響,聽到的起初以為是戰鼓聲,後來待在城牆上的人發現箭垛上的細石子在顫動,腳下似乎也震動越來越明顯,哪裡還猜不出什麼情況。
有那麼一個詞專門用來形容精銳的晉軍,它叫“好整以暇”。
好整以暇可以是不慌不忙,無論進攻或是撤退都保持著秩序和強者的風範,也能理解為紀律超強到連行軍都步調一致。
“智氏……”晉君午也在城牆上,看著大地盡頭不斷向前挪動的一大片黑影,眼睛轉悠著繼續往下說道:“寡人實愛智文子!”
懂了。
這是智氏看上去好強大,晉君午渴望得到智申的效忠。
同樣站在城牆上的韓不信、魏侈、狐解等人,他們盡力讓自己臉上沒有什麼表情,內心裡在想什麼就不太好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