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遭到打包帶走的公輸氏(第2/2頁)
章節報錯
穿越者嘛,哪個不想在史書有記載的大能面前裝逼呢?要是能夠成功裝到,外人很難體會到那種滿足感的。
一路聊下來,智瑤總算知道一件事情。
公輸氏其實就是從遠古就幫人建城的家族,他們搞工具改良以及創造新工具,完全就是一份家族事業,還是一代又一代傳承下來的那種。
很久之前,公輸氏不止在魯國幫貴族築城,會在各個諸侯之間來回跑,慢慢隨著時代變得越來越不一樣,公輸氏的業務也就僅存於魯國。
“‘墜三都’所用器械,便是我家為仲由所造。”公輸班講了一件大事實。
智瑤:我了個去!
那就難怪了呀。
公輸氏對築城門清,懂築城,怎麼可能不懂毀掉一座城池?
子路在幹“墜三都”時可是使用了很多大型器械,要不然靠雙手扒拉城牆,要扒拉多久?
根據公輸班的話,公輸氏幫子路造的器械是一種超大型的撞錘,還是有車體支撐,再將撞錘懸掛起來,能前後擺動的款式。
一座城池,高達八米左右,厚度約四米的城牆,動用二十來架超大型攻城錘,僅是花費了半個月不到就夷為平地,足以說明公輸氏在製造器械上的靠譜程度。
他們花了二十多天的時間才抵達“邯鄲”,智瑤專門劃出一片地皮給公輸氏安家。
公輸氏帶來的屬民,一個不缺仍然屬於公輸氏,甚至智瑤還給予了三百多個少年當學徒,奴隸也拉過來了近千,其它物資更是多不勝數。
“未立寸功,不敢受。”公輸全顯得比較惶恐。
智瑤說道:“足下且先安頓,日後自有公輸氏效力之時。”
公輸氏剛剛進行了大搬家,處在一個全新的開始。他們還是儘快安頓好,不用浪費人力在開墾方面為妙,要不然每耽誤一秒對智氏都是一種損失。
那近千的奴隸不幹別的,他們負責的是將屬於公輸氏的農田開墾出來,公輸氏需要蓋房子或其它也能作為勞力。
“全來得時,喚上泉、班,我等往築城之處。”智瑤說的泉是公輸全的嫡子。
話又說回來,公輸氏還真的是一個蠻特殊的家族,他們的家主不以血脈決定,看的是誰的手藝最好。
也許正是因為這樣,他們這一家子才在一直進步,不是陷入固步自封當中?
“挖渠為水道,復遮掩地下?”公輸全聽到這個說法立刻理解有什麼用,臉上滿滿都是取得收穫的喜悅。
智氏要築城對吧?以現在的築城習慣,其實並沒有下水道,以至於好多城池居住久了就會被廢棄。
城池遭到廢棄的原因只有一個,其實就是弄得臭氣熏天了唄。
“此為盆地,深挖出水涉也。以全看來,築城另需它處修壩……”公輸全說到一半見智瑤臉上笑吟吟,停下來露出一臉的不解。
是呀,是呀,築城的地點以現在的環境來說,的確很不適合用來築城。
智瑤也就將智氏去年的成果說出來,什麼在哪修壩,哪片地方出現了湖泊之類。
“利於灌溉,只是……若敵軍攻抵,大危也。”公輸班小聲嗶嗶道。
這麼說肯定沒有錯。
智氏修了水壩並蓄水,一旦敵軍想用水攻,挖開堤壩就能辦到了。
這件事情智瑤當然清楚,可是世界上哪能什麼美事都佔盡?得到了什麼,必定會帶來什麼風險。
智氏在“邯鄲”以東可以獲得數十萬頃農田,土質方面還非常的肥沃。這個完全是長期沖刷,以及眾多複雜物質腐爛以及沉澱,給土質帶來的肥沃。幾乎每個溼地得到改造,其實都是這樣子的。
還是那一句話,都城之所以是都城,肯定是政治中心,一旦被敵人殺到自家的政治中心,說明國家已經沒有抵抗的實力,又或是當權者昏庸到了一種極致,不滅亡還死撐著等過年嗎?
另外一點,智氏以後的都城會是在哪,取決的是智瑤擴張到了什麼程度。
目前階段,智氏就是需要有那麼一座新城,她可以暫時作為智瑤的老巢,也能在以後轉為工業集中地,更能成為一座很普通的城池。
說來說去,智瑤只是現在有需要,拿來練手的同時,也是施行新政的一部分而已。
智氏在“邯鄲”邊上再築新城,不一定要被拿來當以後的都城,智氏的都城可以選擇“晉陽”,也能選擇“臨淄”,更能考慮“洛邑”,對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