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趙鞅說晉君午病了,現在公子易說鄭君勝也病了,真是好巧啊!

猛然間出現這種事情,哪怕是假的,好像也能被原諒?

畢竟,鄭國自己都能拿國君作伐,能躲得了一時,國家的信譽遭受打擊,後繼該發生什麼必然會在發生,作假會顯得很是得不償失的。

趙鞅明知道是假的,壓根就沒有想要捅破,直接提出了晉國這一方的盟約內容。

按照要求,鄭國需要賠償的東西有點多,包括“虎牢”周邊的一些城邑,以及相關的物資和人口。

趙鞅拿出來的盟約裡面沒有提到鄭國每年該給晉國交多少保護費,僅是這一點就讓公子易臉色大變。

“易已備饗食……”公子易看到了趙鞅眼眸裡的冰冷。

饗食是什麼玩意?其實就是一種包含禮儀的宴會,選擇這樣的用詞還是相當有意義的。

現在的情況是公子易需要進行內部商議,探討要不要答應晉國的要求,又或者本方有什麼需要補充的地方。

趙鞅面無表情說道:“正事為要。”

魏侈想說點什麼,猶豫了一下還是閉緊嘴巴。

當前狀況很明顯是趙鞅在對鄭國步步緊逼,大有逼得鄭國不堪受辱選擇繼續反抗的意思。

“為何無有邦交之禮?”公子易無法拖延,又不能內部商議,只好小心翼翼地問道。

趙鞅做出了低嘆的舉動,反問道:“鄭將遵行?”

不等公子易回答,趙鞅繼續往下說道:“如我(晉國)強盛,鄭自當奉獻;如我式微,亦使鄭易之。此間不提也罷。”

這一刻,公子易感受到了撲面而來的霸氣。

那是趙鞅堅信在自己的領導下,晉國必然會恢復霸權,到時候鄭國欠晉國的不止要還,並且還要再加上利息。

當天並沒有訂盟。

公子易回到自己的駐地,對左右說道:“趙孟專政如斯,實乃我之不幸。”

鄭國其實也不願意造成現在這種局面,誰讓之前晉國內部自己分裂,並且還是範氏和中行氏遭到趙氏的針對。

在列國看來,範氏和中行氏在晉國那是一頂一的強大,他們得到了範氏的邀請,本著有利可圖也就參與進去了。

事態的發展很是令人意料不到,哪怕現在晉國的內亂已經進入尾聲,他們對於範氏和中行氏的失敗還是感到難以置信。

有一說一,範氏和中行氏看上去真的很強大,以紙面資料光是範氏就能勝過趙氏和韓氏,再有一箇中行氏怎麼都能抵得上魏氏,至於智氏不是還有跟中行氏的牽絆嗎?

事態的發展之初,範氏和中行氏集結的兵力比趙氏、韓氏和魏氏聯合起來要多得多,智氏也如猜想那般採取中立。

萬萬沒想到的是看上去那麼強大的範氏和中行氏,他們面對韓氏能佔便宜,對上趙氏和魏氏卻是一敗再敗。

什麼情況啊!?

原來範氏和中行氏那麼外強中乾,趙氏和魏氏卻是那麼能打,簡直是日了狗,好吧?

鄭國現在被逼到了牆角,恨不能時光倒退回到干涉晉國內政之前,再將士吉射派來的使者給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