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情況是,老智家接收中行氏的遺產,晉國中部就是老智家的佔比最大,中西部連線著大片的韓氏封地,正北部、西北部和東南部連線著趙氏的封地,正南方向則是魏氏接收範氏的封地。

“我們家跟趙氏接壤的邊境線太長了啊……”智瑤知道一旦這樣的格局不變,日後跟趙氏還有得玩。

那些分配成為最終的定局,哪怕還有很多的中小貴族的存在,四個卿位家族依舊是那種封地犬牙交錯的狀態,大體上則是智氏包圍了韓氏,趙氏包圍了智氏,魏氏又包圍了趙氏。

那種互相包圍的格局早就有了,能夠想象得出智躒為什麼早早謀劃跟魏氏聯盟了吧?為的就是造成互相之間包圍上的投鼠忌器啊!

“韓庚近日常來?”智躒問道。

那肯定是一直有往來,就是韓庚近期找智瑤比較勤快一些。

智瑤知道智躒特別問了那麼一句,代表韓氏的立場在發生改變,慢慢跟趙氏的關係不再那麼老鐵了。

所以,老智家的崛起,代表著趙氏各方各面的話語權正在被削弱,不止魏氏靠攏過來,韓氏也有那麼點要靠攏的意思?

智躒沒有因為這樣而感到多麼歡欣鼓舞,相反看上去很是憂愁的樣子。

現在沒有“烈火烹油”這個成語,老智家遭遇到的情況就有這個趨勢,偏偏智躒比較清楚自己的身體狀況,十分擔憂自己倒下之後,兒子智申駕馭不了那種局面,屬於不想太過高調,又被架起來的尷尬境況。

智申的話一直都不多,不是刻意不說話,更多的是因為能聽懂也想不出什麼見解。

“趙伯魯來之少也?”智躒又問道。

智瑤說道:“我聞伯魯歸‘趙’。”

趙伯魯回去“趙”地是發生在歸師後的一個月不久,他有寫信過來,講的是正在“趙”地學習。

身為世子當然要學習,一般會被家主時刻帶在身邊教導,一眾老師在哪教都沒區別。

趙鞅讓趙伯魯回去“趙”地?可能是看趙伯魯跟智瑤的接觸過於頻繁,不想再讓趙伯魯被智瑤繼續影響下去了。

因為趙鞅的顧忌會不會讓趙伯魯被擼掉世子的位置,看的是趙鞅的想法,其餘人……尤其是外人很難有所幹涉。

智瑤說道:“我自與錡多有接觸。”

智躒對智瑤突然的表態感到無比欣慰。

老智家這一次強烈要求接管中行氏的封地,表露出來的態度就是為以後復立中行氏做準備,能夠獲得魏氏和韓氏的支援在於他們相信了智躒的表態。

某種層面來說,智氏接管中行氏的城邑,不一定就此就屬於智氏,只是一種代管的狀態。後面智氏會將城邑還給中行氏,也就不等於屬於智氏自己的力量,其中還隔著一層呢。

對這件事情該擔憂和害怕的是趙氏,怕哪天中行氏復立找趙氏的麻煩,魏氏和韓氏肯定很樂意智氏沒有得到真正的壯大,以後趙氏也有屬於自己的麻煩。

智瑤能看出智躒是真的想要復立中行氏,極可能也帶著暫時幫中行氏管理的心思才接受那些城邑。

“祖父這是想還了中行吳的看顧之恩啊。”智瑤心想。

操作中行氏復立的事情不可能在短時間內辦到,智申是怎麼想的沒有表露過,智瑤其實對於智躒的執念沒有太特殊看法。

當然,智瑤在某一天肯定會完成智躒的心願,把覆滅的中行氏重新在晉國復立起來,只是城邑會不會還給中行氏,又是會還多少城邑,只能說到時候再看看吧。

該談的事情談完,老智家的爺孫三代人都有自己需要忙碌的事情,沒有太緊要的事情可以吃飯時再說,還是需要各自去做自己的事情。

智瑤回到自己的住所,享受著施夷光和鄭旦的服侍,沒有享受多久來客人了。

來的人叫豫讓,也就是在莒國襲殺梁嬰父的那一位。

“公孫無恙?”豫讓一點緊張感都看不到,看待智瑤的目光裡有種莫名的熱切。

話說,豫讓幹掉了老智家的政治盟友,怎麼還敢這麼明晃晃地過來登門啊?

智瑤很清楚智躒根本不會拿豫讓怎麼樣,暗自針對什麼的更是不會有,否則也就不會接受豫讓的請見了。

“公孫克齊都、衛都,掠齊國禮器,真大丈夫也!”豫讓原本已經坐著,站起來再次行禮。

智瑤坦然地接受了豫讓的行禮,卻是苦笑著說道:“固然如此,霸業得復亦難。”

聽了這一句話的豫讓乾脆行投效禮,說道:“請允讓追隨公孫左右!為此之志,赴湯蹈火,在所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