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晉國的未來看他們了(第2/2頁)
章節報錯
智躒說道:“屆時你使徐吾與之接洽,不可親身犯險。”
所以唄,不用智瑤去費腦子,擔心智瑤安全的智躒早就有所想法了。
很清楚兒子不行的智躒絕對不允許孫子冒任何風險。
更現實的是老智家有太多的人將智瑤視作家族未來的希望,他們同樣不會願意讓智瑤面對任何危險。
智躒接著問道:“瑤選何人為‘佐’?”
等待智瑤接管全軍就會為“將”,按照傳統肯定要選出一個“佐”來擔任副手。
智瑤答道:“魏駒為‘佐’,趙伯魯為‘軍尉’,韓庚為‘司馬’。”
現在魏氏是智氏的盟友,哪怕在“濮陽”這邊沒有多少來自魏氏的軍隊,智瑤肯定是選擇提攜作為盟友的魏駒,不會去幹那種過份提攜趙伯魯的事情。
智躒聽後點了點頭,掃了四周一眼,沒有閒雜人等也就說道:“你不可優渥趙伯魯過甚。”
趙氏的人又不全是傻子,一旦智瑤太過於優待趙伯魯的話,勢必會讓趙氏的一些人進行思考,極可能還會害得趙伯魯在趙氏被邊緣化。
“謝祖點醒。”智瑤知道那個道理,還是進行了感謝。
說白了,懂得是一回事,老一輩的人願意提醒就代表關心,別一副“我懂,你別再嘰嘰歪歪了”的嘴臉去應對,不然遲早把自己活成人見人惡的角色。
“如此,去罷。”智躒進行了驅趕。
他們是在戰場,只有沒本事的人才會單純依靠親情去綁架,能做事就別花太多時間在祖孫情上面,真正去做事才是正經的。
智瑤本來就管著智氏的三個“師”,一番征戰下來還剩下兩個“師”又三個“旅”的直屬兵力。
這些來自智氏的部隊,他們之中二十歲以下、四十歲以上的人被編成了一個單獨的團隊,仍在軍中進行納賦。這個也是智瑤搞了“需要並且兼顧人情”的法子,沒有直接讓他們歸鄉。
兩個“師”又三個“旅”之中,二十歲以上、四十歲以下計程車兵有一個“師”又一個“旅”,他們便是智氏一方會在智瑤指揮下參與攻打“濮陽”攻城部隊。
因為魏駒被任命為臨時的“軍佐”一職,他必須拿出足夠的兵力來承擔義務,沒有從國內緊急調兵,來到“濮陽”整合了魏氏的附庸,湊出了一個“師”的兵力。
擔任臨時“軍尉”的趙伯魯,他們趙氏本身有在參與“濮陽”攻城戰,沒有缺乏兵力納入編制的憂慮,就是質量方面良莠不濟。
韓庚同樣沒有缺乏兵力的麻煩,他擔任“司馬”是管束軍紀,用不到太多的部隊。
這十七天之中,智瑤一面在督造攻城器械,另一邊就是在整合準備用來進攻“濮陽”的部隊了。
一番徵集以及編制下來,兩個“師”又四個“旅”就是智瑤手中的主力,戰場上其餘的晉軍會被用來打配合。
演練怎麼使用攻城塔、撞車、矛盾車就是那些部隊計程車兵輪流來,花了三天的時間熟悉怎麼使用,其實也沒有太多的時間再讓他們去練了。
在第三天的夜晚,智瑤帶上魏駒、趙伯魯、韓庚去向智躒和趙鞅進行彙報,正式告知明天他們將接管全軍展開對“濮陽”的攻勢。
“人皆年少,令鞅感慨。”趙鞅等小輩離去才對智躒講了這麼一句。
幾個小傢伙裡面以趙伯魯最為年長,最小則是智瑤了。
一兩個月之前,趙伯魯、魏駒和韓庚的風評都不怎麼樣,智瑤則是早就證明了自己。他們去齊國一趟再回來,其它國家的人怎麼看無所謂,晉人皆是認為他們哪怕沒有超越長輩也離之不遠,視為是晉國最有希望的一代人。
什麼希望?不就是晉國的霸權已經衰落,晉國這一次規模很大的內戰,短時間恐怕很難再恢復霸業,認為晉國想恢復霸業就是在智瑤等人這一代了。
這種看法的流傳度很廣,趙鞅聽來卻是一點都不開心,只是作為長輩不好多講什麼。
在趙鞅看來,恢復晉國霸業的人必然是自己,根本用不著等智瑤這些小輩接管權力之後。
因為智躒和趙鞅都刻意避免談起一些爭端,兩人近期相處得還算不錯,並且很願意將這種和睦繼續保持下去。
他們同時知道一點,解決完外部威脅之後,和睦勢必不將存在,原因是誰都想在處置範氏和中行氏身上多佔一些利益。
智躒看了趙鞅一小會,選擇走到軍帳之外,看著遠處的‘濮陽’城,輕聲說道:“且看明日罷。”
趙鞅就奇了,覺得是自己理解錯了還是什麼,聽著怎麼是智躒認為智瑤一天之內就能攻克齊國都城來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