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晉國的未來看他們了(第1/2頁)
章節報錯
如果無法達成共識,智氏和中行氏出自同宗也就那樣,換作能夠在某件事情上達成一致,出自同宗就變成了形成互信的基礎。
中行氏在晉國還有大概五分之一的城邑沒有被奪取,情勢繼續對中行氏不利的話,城頭依舊飄揚中行氏旗幟的城邑,能做到的頂多就是竭力自保。
範氏在晉國也還有控制下的城邑,遭遇到現實與中行氏差不多。
兩個家族在晉國的城邑還有一個共同點,也就是人心一片惶恐,不知道自己將會落得什麼樣的命運。
原先依附範氏和中行氏的中小家族,他們不是歸附了智氏,便是投靠了魏氏,以智氏獲得投效的中小貴族數量最多。
這些中小家族沒有任何一家投靠趙氏或韓氏。注意,是一家都沒有,說明當前哪怕進入到春秋晚期,是個貴族就還有點節操,幹不出主動投靠仇敵的事情。
當然了,要是範氏和中行氏最後敗亡,還是會有家族迫於武力被趙氏吸納。而這並不是範氏或中行氏的附庸主動投靠趙氏,屬於一種被動中的無奈選擇。
範氏和中行氏全面衰敗,哪怕諸侯最後取得干涉的勝利,其實也代表晉國真的不行了,範氏和中行氏控制晉國也免不了在史書上留下汙名。
“此為對樓,亦可稱為塔車。”智瑤這一段時間無比忙碌,主要是親自對各種攻城器械進行畫圖,再指揮工匠進行打造。
程朔看著高度從九米到七米的那些攻城塔,眼睛裡在冒光。
當前階段的攻城器械來來去去就那幾樣,不知道是沒人去深思還是研究,一直到智瑤進行“發明”之後,攻城塔這種玩意才被建造出來。
攻城塔的高度取決於要攻打城牆的高度,其用料大多是木材,想要增加防禦的話弄上蒙皮或搭上盾牌也就行了。
智瑤打造的攻城塔不是傳統的諸夏款式,也就是並非內建樓層的那種模式,弄的是梯子直接抵達頂端的那款。
這種款式的攻城塔在很多冷兵器戰爭遊戲裡都存在,現代人哪怕不去研究冷兵器戰爭的攻城器械,有玩過一些冷兵器型別的遊戲,多多少少也會有一些印象。
除了攻城塔之外,智瑤還畫了撞車。
像是木幔、刀盾車、臨衝這些則是很早就有了,只是懂得打造的家族並不多。
撞車當然就是用來破壞城門的攻城器械,搭建一個框架再加上便於移動的輪子,主體框架承載撞城錘,想要防禦可以用木材再搭設一些自身的裝置,講究點再弄上蒙皮或盾牌就是了。
木幔是一種裝有木板作掩護的攻城車,用在攻城時對付守城方類似箭石等投擲物時想出的辦法,用草、布、木、皮等各種材料造出一大塊東西,挑起懸掛在城牆外,就能對拋射物進行緩衝。
春秋時期並沒有刀這種武器,智氏工匠打造的刀盾車變成了矛盾車,將會被用來破壞城門之後用作開路器械。
智瑤知道的攻城器械還有很多種類,沒有打造出來的原因比較複雜,用不了那麼多種類的同時,時間上趕不及是一方面,再來就是不想過早讓那些攻城器械亮相了。
“何時攻城?”程朔問道。
他們花在打造攻城器械的時間有十七天之久了。所以是智瑤獲得全軍指揮權之後,並沒有選擇馬上接管軍隊,仍舊是由智躒和趙鞅在指揮著攻打“濮陽”這座齊國都城。
智瑤說道:“你率軍演練三五日,隨後我等攻城。”
一樣是爬樓梯還需要練?這個就是外行人的不理解了。
同樣會使用一種工具,有沒有專門去學習怎麼使用,用起來就是兩個樣子。
關乎到性命的事情,事先做多少準備都不過份,哪怕僅僅是爬樓梯都是需要反覆演練!
智瑤去找到智躒,提到什麼時候接管全軍。
“如此說來,你所需器械已然就緒?”智躒知道智瑤這些天在做什麼。
智瑤給出了比較正式的答案,還提到需要讓士兵們演練幾天。
“此舉甚妥!”智躒越來越滿意了,只是很心疼智瑤十三歲就活得這麼成熟。
作為家族繼承人,十三歲當然不能是普通的孩子。
只是看看晉國那些二代怎麼樣,能夠清楚他們跟智瑤存在的差距有多大了。
智躒說道:“寅已答覆,願如我行事。你率軍而攻,屆時城門可自開,中行氏之兵亦將倒戈。”
連中行氏有會哪些人聽從智瑤的指揮,怎麼樣個接洽方式等等,智躒都說得很詳細。
智瑤心想:“我怎麼可能在前線讓陌生人靠近身側呢……”
然而,現在的情況是中行氏的某些人必須跟智瑤接觸,算是中行寅的堅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