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又到了俺表演的時間啦?(第2/2頁)
章節報錯
韓庚說道:“中軍將與中軍佐多次擊潰敵軍。齊君亦是突兀薨逝,以至釀成此困局。”
正在觀看戰局的智瑤轉頭看了韓庚一眼,不明白韓庚擱這隔空拍馬屁有什麼用處。
“齊君知禮器被掠薨逝,天下人如何看待我等?”趙伯魯很擔心這個。
魏駒與韓庚對視了一眼,他們很納悶趙伯魯現在講這種敗興的話做什麼。
他們幹了那麼大的事業,得到智躒和趙鞅的設宴款待,拿出去能夠狠狠吹一段時間的牛逼了!
如果他們以後無法再做出什麼事業,僅僅是一度控制齊國都城“臨淄”這件事情,很可能成為他們一生取得的最高成就。
“天下人如何看待我等?”智瑤內心很無語,有些話卻是不得不說,道:“吳國如今代楚為南方一霸,南方諸侯無不兢兢戰戰,凡吳國所需所言,竭盡唯命是從。”
吳國一直都不講什麼道理,玩的就是誰拳頭大就由誰說了算,他們在一些列國眼中是什麼不重要,使得周邊各國感到害怕,盡情收保護費到手軟。
曾經的南方霸主楚國在南邊也從不講什麼禮儀,為了在競爭霸權之後使“天下”信服才在跟中原列國交手的時候保持克制。
現在很不好說楚國和吳國誰採取的方法正確,要等一等吳國的霸權能不能得到大多數諸侯承認,到那個時候才能知道答案了。
“吳國或可逞一時之兇,霸業必不長久。”趙伯魯不是故意想跟智瑤唱反調,純粹是講出了趙鞅說過的原話。
他被智瑤、魏駒、韓庚看得心裡發毛,轉口說道:“瑤之言亦有理。”
要是趙鞅在場,會不會抽趙伯魯幾個大嘴巴子?
智瑤之所以會用驚奇的目光看趙伯魯,主要是趙伯魯真的說對了。
魏駒和韓庚則是納悶趙伯魯什麼時候有這種政治眼光,太不像趙伯魯了。
那麼,吳國的霸業維持了多久,又或者說吳國到底有沒有一度稱霸呢?
打從事實上來說,吳國打崩了楚國只是得到南方霸主的地位,沒有打服晉國就是一個削弱版的南方一霸,算不得什麼“世界霸主”的。
然後,吳國成於詭道,敗亡也是在反治其身上面,風光時間真的沒有保持多久。
“我所言非尚於吳,乃是無有持齊國禮器之心。”智瑤說完就繼續觀看城池攻防戰,不理會三個人為了吳國的事情繼續鬥嘴。
因為諸侯聯軍崩潰得很突然,導致齊軍和鄭軍進入“濮陽”城內,使得“濮陽”的守軍數量達到誇張的四萬餘。
在這邊的鄭軍並不是今年從鄭國過來,他們是早先參與第一次“濮陽”防禦戰留下的客軍。
目前魏侈還在將宋軍和鄭軍抵擋在“平丘”這個地方,只是因為魏侈統率的兵力只有三個“師”,隨著鄭國和宋國分別再次增兵,抵抗起來有點吃力了。
覺得已經掌握基礎資訊的智瑤不再觀看城池攻防戰,詢問三人是留在這邊還是回營地。
這個隱隱已經形成的小團體是以智瑤為首。既然智瑤要走,他們肯定也是跟著離開。
回到營地之後,智瑤去找智躒詢問營中有多少來自智氏的工匠數量。
“為何有此問?”智躒知道,只是還是要問。
智瑤說道:“攻城器械過於稀缺、簡陋,我需加以打造。”
這個就是為什麼只問老智家來了多少工匠的原因。
春秋時期的知識壁壘很明確,自家的就是自家的,才不會以任何形式向外傳播。
智瑤又說道:“我觀‘濮陽’城內中行氏之兵多也。可否使之陣前倒戈?”
智躒有跟智瑤提起過恢復了跟中行寅的聯絡,才會讓智瑤提出那樣的建議。
“如你有此念,寅處由我親筆一封。”智躒稍微遲疑,還是決定無條件配合智瑤的佈置。
那麼,中行寅會配合智氏嗎?他會,並且還是那種極力的配合。
根本原因是智躒答應中行寅會儲存中行氏的血脈,某一天智氏還將全力支援中行氏在晉國的復起。
僅僅因為智躒的承諾就能讓中行偃配合?這個是春秋時期的特殊性,換作在其它年代就沒有這種事情了。
“中行氏之兵穿戴與我家僅在家徽之別,屆時……可如此這般,這般如此。”智瑤開始講起了自己的計劃。
智躒保持安靜在聽,聽著聽著臉色漸漸變得無比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