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瑤其實可以玩“幕後流”的,也就是躲在後面操控智申。

只是吧?智瑤沒有自大到覺得以現如今的能力可以跟趙鞅、魏侈、韓不信等等貴族抗衡。

智瑤覺得自己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好歹完全搞清楚現下的各種風土人情,再弄明白一些遊戲規則。

瞭解遊戲規則是智瑤為了在某天去破壞規則,再則現如今的他真心還顯得稚嫩,另外就是不敢保證智申會言聽計從的呀!

秋季馬上就要來臨,曠野之中卻是沒有看到成片的麥田,甚至看到的是大片荒蕪的田地。

沒辦法的事情,晉國爆發了內亂,諸侯相約來干涉晉國內戰,別說是“費”屬於邊疆,好多晉國腹地的農田一樣沒有播種。

換作是幾十年前,國戰或是內戰的雙方都不會故意破壞農作物,搶收什麼的也就幾個人沒臉沒皮會去幹,戰時依舊進行農耕自然沒問題。

現在沒有展開農耕的理由太現實,大批的勞動力被抽離,當下戰爭也不再遵守“君子之戰”的規則,戰區和可能被波及的區域種了大機率也是白忙活。

“當地存糧尚可維持兩年,邑宰言及或可供應大軍之用。”子貢跑了周邊一圈,去了不少‘邑’和‘邦’。

老智家之前有積累,參與內戰之後沒有出現大敗虧輸的場面,物資方面雖然有所消耗,意外導致的損失則是沒有,甚至還因為屢戰屢勝有了進項。

現在人們的主糧是什麼?其實是各種豆子。像是麥或各種米?貴族都不一定每頓吃麥或小米、稻米,吃肉的次數就更少了。

當然,那是對家境不富裕的貴族而言,到了晉國卿位家族這種層次,核心族人受限於烹飪技巧的關係無法吃得太精細,食材方面則是無比豐富。

大軍駐紮的“費”在大河邊上,以現在的自然環境想吃魚簡直不要太方便,乘船或駕舟到大河的河面去,一網就能網到各種淡水魚類,乃至於季節合適能網到非常多的蝦、蟹,網到鱉或龜也是常有的事。

“現在的人竟然認為吃水產下賤?”智瑤看著水桶裡的各種從大河網來的魚,哈篩子都快流下來了。

因為某些原因,魚是什麼種類不能細說,只需要知道捕捉會交伙食費吃大鍋飯就行。

不是開玩笑!春秋乃至於到了隋唐,諸夏這邊一直都認為淡水魚是下等人吃的食物,所謂的上等人基本不碰。

其實不就是有魚刺,吃起來麻煩嗎?

沿海相當流行吃膾,吃的並不是淡水魚,是海魚來著。

膾是什麼不用多說吧?所以吃生魚片並不是腳盆雞首創,諸夏早在公元前就已經有這種吃法。

另外,像是蝦、螃蟹和各種帶殼的水產在諸夏古時候也是很少吃的。

智瑤在親自燉魚湯,已經處理好了某種後世將要絕種的魚類,切好了薑絲。

煮魚最難掌握的就是火候,太早放下去容易把魚煮爛,晚放了又怕煮不熟黏骨。

一些佐料什麼時候放,放下去的順序怎麼樣,關乎到鮮不鮮美。

當然,煮魚一般都有過油的一道程式,用意是去掉腥味,不是要把魚給煎了。

他們暫時沒有什麼事情做,等著到底是直接殺進鄭國,還是揮師前往“沫”參與平叛。

至於他們是南下入侵鄭國,還是東進前往平叛,看的是國君、智躒、趙鞅三人的角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