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你方唱罷我登臺(第1/2頁)
章節報錯
讓趙鞅率軍救援“新田”並不難辦,只要國君派人前往下達命令,他們也會面臨智氏相同的抉擇,救屬於必須承擔的義務和責任,不救等於是坐視“新田”的失陷。
儘管“新田”陷落會讓作為“元戎”的智躒承擔最大責任,其餘還吃著晉國俸祿的其餘大臣就沒有責任了嗎?才沒有這麼便宜的事情,僅僅是需要承擔的罪責或大或小罷了。
“中行寅攻擊國君簡直是昏了頭啊!”智瑤知道這一下中行氏是滅亡定了,以前祖祖輩輩積累起來的威望和名聲也將喪盡,甚至列國諸侯庇護起中行寅都會感到忌憚。
沒辦法的事情,國戰打生打死是一回事,爆發內亂是另外一回事,以下犯上就是不行。
諸侯可以互相針對,他們的地位平等,使什麼招術也等於是一種“禮尚往來”呀。
臣下對國君喊打喊殺,同為諸侯怎麼可能心裡沒想法?
這件事情體現在諸侯的聯軍行軍到“臺谷”突然停下來,不到兩天之後又選擇了調頭,並且公開宣示他們將會前往衛國。
什麼情況?
大概是幾名諸侯思來想去,琢磨著不能助長以下犯上的風氣,再則因為聯軍進入晉國境內逼向“新田”導致晉國群起洶洶,有著很大的關係。
晉國哪怕是真的不行了,不可能一戰被滅國。
諸侯摻和晉國的內戰已經是大忌,再參加下臣對國君的攻擊,不怕以後自家出現相同的情況,其他臣僚有樣學樣嗎?
另外一點,諸侯雖然組成了反晉聯盟,要說他們真的一條心也是未必。
本身就有極大矛盾的宋國和衛國已經爆發交戰。
魯國本身就非常討厭齊國,要不是遭到逼迫才不樂意當齊國的小弟。
鄭國不再當“老牌投降國”了,關鍵他們的信譽極度差勁。
這麼一個反晉聯盟,頭頭腦腦智商線上,需要擔心一旦深入晉國腹地,還能不能回得去的相關問題。
現實原因還有原本防著鄭國的智氏三個“師”開始在向“臺谷”運動,擺明了就是想截斷諸侯聯軍的退路。
所以了,諸侯不但進行了撤軍,還公開表示要一退直接退到衛國,用意就是向智氏喊話:別來啦!俺們要走了,你們趕緊去救援都城吧。
諸侯的退卻和公開喊話起到了連鎖反應,也就是中行寅率軍逼近到“新田”五十里之內,比較突兀地停下駐紮,隨後竟然也是率軍從來路退卻。
一連串的事情讓智瑤有點懵逼,著實沒搞懂是個什麼狀況。
他有觀察過其他人,發現其餘人對諸侯和中行寅的做法沒有什麼詫異感,好像諸侯與中行寅真的聯合起來攻打“新田”才會令人驚訝。這裡是現代人思想與春秋人的思想觀念差異使然。
經過那麼一陣“表演”之後,晉國都城“新田”的危機解除了。
駐紮在“原”的智氏軍隊得到新的命令,他們需要移防到一個叫“費”的地方,做好隨時出兵攻打鄭國的準備。
命令是晉君午與智躒共同簽發,還提到後續會有一個“師”的增援。
那個叫“費”的地方又稱呼“滑②”。當地原本屬於鄭國的地盤,後來被晉國佔了去。城邑的歸屬權在智氏,也就是屬於智氏的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