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就是計劃趕不上變化,智瑤沒有想到的是會被自己給碰上。

他們正在尋找機會全殲或是打崩諸侯聯軍,來自“沫”那邊的情報給了當頭一棒。

趙鞅統率的軍隊敗給了籍秦和高強聯合指揮的範氏和中行氏叛軍,戰敗後撤向“邯鄲”又遭遇再敗,一退又退到“五氏”。

如果不是趙氏、魏氏和韓氏折損嚴重,智瑤都要懷疑趙鞅是不是在演戲了。

對於晉國來說最為惡劣的還有另外一件事,先前撤往衛國的中行寅不知道是不是越想越氣,再次返回晉國地界跟籍秦和高強所部會師,光復“邯鄲”之後發出宣告,要攻打“新田”清算晉君午。

什麼鬼啊???

之前已經被定義為叛亂,又發出要幹掉晉君的宣告?一定是趙氏、魏氏和韓氏連續戰敗給了中行寅底氣了吧!

又或者中行寅思來想去,心裡的一口氣實在是無處出,認為晉君午跟趙鞅沆瀣一氣,先有國君和趙氏要徹底消滅中行氏,才有了內戰的爆發,要用武力讓晉國重換青天?

中行寅倒是很懂抓住機會,目下趙氏、魏氏和韓氏一再遭受重創,智氏則是被牽絆在“共”與諸侯交戰,國內的中小貴族兵源枯竭,還真是打到“新田”的絕佳機會。

差不多是中行寅集結起範氏、中行氏、邯鄲氏和其餘一些對國家高層不滿的中小貴族,合兵約四個“師”的兵力進發到“黎①”的時候,來自“新田”的命令也下達到了智瑤所在的大軍。

“君上命我等火速回援。”智申對於事態的發展感到很懵逼。

才幾天啊?怎麼情勢一變再變,使人感到那麼的措手不及。

智徐吾說道:“我或可殲滅諸侯之軍,抑或重創,怎可……”

然而,智瑤知道不救援“新田”恐怕是不行的。

那關乎到政治立場,再來就是一旦“新田”真的被叛軍攻克,晉國從一個國家的層面就徹底糟糕了。

“撤兵罷。”智瑤說道。

不管怎麼說,他們在“共”與諸侯交戰,以諸侯先行撤軍和雙方兵力損失來判斷,無疑是他們獲得了會獵的勝利。

無法克竟全功,還有下一次。

一旦“新田”失陷,不止對晉國是災難,對智氏一樣是一種沉重的打擊。

最為現實的是,真的讓“新田”淪陷的話,作為“元戎”的智躒不自裁謝罪,好一點的下場則是下臺,沒有第三種選項了。

他們的會議開到一半,來自智躒的命令也送來了,一樣是下達回軍保衛“新田”的指示。

這樣一來根本不用再做商議,遵從家主的命令成為一個必然。

“這裡面一定有什麼不對勁!”智瑤堅持這麼認為,繼續想道:“也許正是趙鞅想看到的局面。”

所以,針對“沫”的圍攻是趙鞅故意戰敗,寧願經受一些折損,也要創造出讓中行寅攻打“新田”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