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水道爭奪戰(第2/2頁)
章節報錯
而防禦王勇不是孫策想要做的事情,他把營地建立好之後,當夜就透過水師渡過泗水了,夜襲了王勇的營地,雖然孫策的襲營被弩箭雨阻擋,孫策甚至連營地的圍牆都沒有打到,但這卻讓王勇的8萬大軍一夜都不得安生。
氣的王勇派遣了1萬騎兵想要殺襲營的漢軍,但孫策卻快速指揮士兵登上了水師的船支回到營地!而王勇想要進攻孫策的大營,卻又會被在昌邑城上的關羽夾擊。
這就是古人為什麼在守城的時候必定放一隻大軍在城外。這就是防備城池被敵人徹底包圍,難以連通外界,還有就是要保留反擊的力量。
而漢軍之所以很少被大前軍這樣做,是因為大乾軍火炮射程遠,威力大,一般的木製營地很難扛得住火炮的轟炸。大乾軍騎兵眾多,每次進攻野外基本上都是大乾軍的天下。漢軍即便在城城之外放了一隻兵馬,反而容易被大乾軍擊敗。
而昌邑有泗水保護,反而讓孫策依靠水師有了一戰之力,就這樣王勇開始和昌邑的漢軍鬥智鬥勇!
與此同時徐偉帶領的10萬大軍度過了黃河來到東郡濮陽。
此時兗州幾乎被大乾軍佔據,徐偉他們這10萬大軍就是內線作戰,有官員組織當地的百姓幫助他們修築營地,甚至處理後勤的事務,而且這一路城池眾多也方便他們安營紮寨,所以徐偉的行軍速度非常快!每日都超過了50裡!
“火炮能跟的上大軍的速度嗎?”行軍速度如此快,徐偉擔心火炮會跟不上了。大乾軍的10斤炮還只有幾百斤,但從20斤炮,30斤炮開始重量都超過了千斤,需要兩匹戰馬才可以拉得動,可以說火炮面世之後,火炮行軍的速度決定了一支大軍行軍的速度!
參軍賈詡笑道:“執政方向,火炮的速度甚至比我們行軍的速度都要快!”
徐偉驚訝道:“這怎麼可能?”
賈詡拿出一張簡易的中原四州的地圖而後說道:“當初我們預想要一百五十萬的民夫才能維持住在兗州戰鬥的40萬大軍的後勤保障,但等我軍佔據兗州之後,卻發現兗州河流眾多,相互之間緊密聯絡,這完全就是比我們軌道馬車系統還有強大幾十倍的水運系統!”
“執政你看,兗州中心的鉅野澤幾乎聯通了整個兗州的河流!金堤河聯通到黃河,這樣我們從黃河的運輸船可以從金堤河直接進入鉅野澤,這就節省我們盡10萬的民夫,而鉅野澤現在已經成為我軍後勤的中轉站,糧食武器裝備進入鉅野澤之後,想要支援陳留的楊鳳部,就可以透過濮水逆流從成陽,句陽,離狐一路進入陳留郡!雖然透過水運繞了路,但水運的運輸量卻是陸路的上百倍,從這方面來說繞這點路是值得的!”
“而想要支援圍攻定陶的黃龍部,則可以透過濟水一路逆行到乘氏城而後來的定陶!而想要支援昌邑的王勇部,則可以先透過濟水到達菏澤順流而下來的泗水,這一路甚至比支援陳留都要快!不過這一路還有點麻煩,劉備知道野戰不是我軍騎兵的對手,現在他們的糧草都是透過濟水來運輸,甚至為了保證水師的安全,呂布手中的1.5萬大軍更是沿岸保護。
濟水我軍還在和大漢聯軍激烈爭奪,範閒將軍現在正帶著水師的主力在菏澤和漢軍水師交戰,現在定陶的水道已經打通。
我軍水師的實力本來擊敗漢軍花費不了多少時間。但濟水河畢竟不是長江黃河這樣的大河,河道狹窄,我軍的艦炮雖然威力大,但需要的船隻更大,但以在濟水這樣的小河發揮威力。而漢軍反而利用走舸小船牢牢死守,定陶昌邑一線的水道。
所以我今到現在昌邑縣的水道還沒有打通,大部分的民夫都在維持定陶和昌邑的糧道。
而最後就是支援在泰山郡的李鋼部,則可以透過鉅野澤下游的汶水順流而下來的李鋼的營地!”
徐偉接過賈詡的地圖仔細看了看感慨道:“這個鉅野澤簡直就是兗州的交通樞紐呀!看樣子在兗州水道還是很重要的,雖然難以進行水師決決戰,但卻可以保證我軍的糧草運輸。”
徐偉對中原的印象就是一馬平川的平原,卻沒有想到這個時代的兗州水網如此密佈,楊廣到了這個時代都不需要修建大運河了,只修建冀州一段就可以把河北和整個中原聯通!
透過這戰地圖,徐偉發現,在兗州水師的作用甚至比騎兵都要大,因為他發現要是劉備的水師擊敗了防線,那麼即便他騎兵佔據優勢,荊州水師也可以透過鉅野澤四處出擊,進攻大乾軍的句陽,成陽,離狐,甚至甄城,濮陽這些沿河的城池,到時候大乾軍的後方就要淪陷了!
當然在中原的水是大部分還是運輸糧草用,畢竟這裡看上去水網密佈,但大部分都極其狹窄,可以容納船運輸糧草,但交戰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徐偉在地圖上看了一圈,發現兗州時候發揮出大乾軍艦炮威力的戰場只有鉅野澤這一地,其他的的小湖泊,大乾軍的艦隊連轉身都艱難。
這也是為什麼荊州的水師可以和範閒一戰的原因,因為範閒的火炮根本發揮不出威力!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