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四章 不是不報,是時候未到(第1/2頁)
章節報錯
寒風凌冽,彤雲密佈,河間城下一片死寂。
今天是崇禎十九年最後的一天。
大年三十本該是家家戶戶歡聚高興的日子,要在往年太平時候,那就是最窮苦的人家只要沒到揭不開鍋的地步都要吃頓餃子。
但是這些年麼,新春的喜悅早就離北地百姓遠去許久了。
尤其是在韃清治下,很多百姓迎來的根本不是喜悅而是無情的殺戮。
那些從關外徵調的兵馬,那些從蒙古抽調來的騎兵,就是一群闖入文明世界的野蠻人,哪怕知道這些百姓城鎮村落是韃清治下的,性質來了照樣不管不顧。
此時此刻登州城外就有一片村落已然化作了焦土,那些野人多少還有點腦子,城鎮他們也不敢輕易去觸碰,可對於村落百姓就不在乎了。
一夜之間七八個村落化作了斷壁殘垣,三四千百姓或是化作了屍體,或是被抓入了軍中,現在那焦黑的木料還在冒著鳥鳥的青煙。
野地裡也到處是橫臥著已經僵硬的屍體,殷紅的血凝固,在嚴寒中變的烏黑。
漸漸落暮的天空又慢慢的飄起了雪花。
破衣爛衫也好,綾羅綢緞也罷,不管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都一點一點的被雪花掩蓋。
原本在殘垣斷壁中逡巡著,翻找著任何一個可以用的東西的人,都耐不住天氣的變化,相繼離開了。
飛快的,大地一片蒼茫。
滿是肅殺的雪地裡,最後只剩下了幾個悄悄隱蔽起來的乞丐。
別看村落遭受大劫,但總有些地方可供藏身,而且大火焚燒後的熱氣還沒散盡呢,待在這兒多舒服?
都是無家可歸之人,在哪睡覺不是睡覺啊?
所以這幾個乞丐也根本就沒發現有幾個人來了又走了,他們看不見那幾個人的淚水,也看不見那些人雙目中的仇恨。
有壓迫的地方從來不缺反抗。
韃清壓榨過甚,又行事苛刻,真就以為把大批的難民往齊魯一趕,就能平安無事了嗎?怎麼可能呢。
也就是華北平原一覽無餘,除了白洋淀外,幾乎找不到可藏身的地方。不像西部、北部,靠近太行山、燕山,山地眾多,多的可藏身之處。
所以,順德、真定、宣大等地,有多支小股反清義軍在活動,可一馬平川的中東部麼,除了白洋淀裡躲了些人,可也不多外,其他地方還真興不起來。
在平坦遼闊的華北大地上,誰能躲得過清軍的鐵騎啊?
但即便這樣,一些零星襲殺清兵和韃清官吏的事兒,在各州府也經常會發生。
秦朗的眼睛裡並沒有這些人,要說太行燕山裡的小隊伍還有拉攏的價值,這些個遊兵散勇就用不著了。
此時此刻,河間城南二三十里處一個叫趙門集的鎮子裡,幾名穿著保暖輕便的羊絨質地短裝的人正披著擺設的斗篷,穿著擺設的偽裝服,悄悄的隱蔽在趙門集不遠的小樹林裡。
對多爾袞徵調來北直隸的兵馬,秦朗可自始至終都不敢有半點放鬆的。
是用盡各種法子的去刺探訊息。
像趙門集這兒的新到蒙古騎兵,有多少人多少馬,這都是軍情處急需搞明白的。
不是大體上知道一個數字,像三五千這樣的,而是需要一個相當精準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