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良棟?”

看著這個名字,秦朗覺得有點熟悉。

不過啊也無所謂。清河有李聯芳在,清軍在那裡佈置再多的兵馬也無濟於事。

而至於來年戰事,現在都臘月裡了,陸軍的整編擴充早就完成了。

不算滄浪淵、榆林軍和劉之幹這些外系兵馬,秦朗陸戰兵力都已經超過了五萬人。

雖然內裡還有一些隊伍的小炮、臼炮內能配置齊全,但整體的框架已經構造好了。

而算上那些個外系兵馬,總兵力直接達到了八萬人。

每年光是軍餉,就超過了三百五十萬(銀元)。

加上糧秣和軍械消耗,一年下來用不了一千萬也要七八百萬。這是隻養軍,不打仗的情況下。

而這還不算上水軍呢,要是也加上頭,數量就更多了。

當然,要是把政府體系也通通的算上,秦朗的財政壓力和負擔絕對遠遠超過他所有的對手。

因為別家都是軍費佔大頭,朝堂官響遠遠比不得養軍之用。可在秦朗這邊,對比十萬水陸雄師卻是政治體系更為吞金。

想想現在一個縣裡有多少吃官餉的人?

從當官的到衙門各機構裡的公員,然後是學堂的老師,醫院的大夫,這少說也有千把人吧?

一個縣就有千把人,那擴大到整個齊魯就要有多少縣?

何況鬱洲山島上還有那麼多的工廠工人,一個個全都是吞金獸。

也就是有代金券,且工廠的效益都極好,再加上糧食供給的上,還有捕魚業支撐著,不然秦朗這攤子事兒也早在才能上碰壁了。

天底下誰都知道重賞之下必有勇夫,你當崇禎帝、多爾袞、老李老張他們不想厚響厚祿的去養兵養官啊?那都是條件不允許。

現在這個情況下,秦朗的這些個對手,從韃清、大明算起,老李、老張再加個鄭芝龍,有一個算一個,除鄭芝龍之外財政狀況都不怎麼健康。

包括秦朗本身。

他這邊全靠著從系統裡拿到的銀子做後盾,他老丈人也更多指望著兩淮的鹽政賺錢,但是不管是系統資金還是兩淮的鹽業,那都是有限制的。

現在他們可以表示負擔的起,可等到秦朗麾下的大軍從十萬規模擴充到五十萬一百萬的時候,系統的銀子還能支撐的起嗎?

金陵也是一樣。在他老丈人的手裡,兩淮鹽政就能生出一百多萬兩銀子,金陵的新建京營現在數量也快要到頂了,接下來崇禎想要繼續擴張新軍,可就不容易了。

如何的去突破限制,秦朗已經走出一條路來了,但金陵那邊則夠嗆!

老張老李的財政則也不用提,無論是實際收益,還是麾下人才的數量,他們都是最下等的。

明清秦,這三家誰都能吊打他倆。

也所以,這兩家都是內部麻煩不斷,對外疲而無力。

至於鄭芝龍則也不需要多說了,人家現在還是大明忠臣呢,他是這些人裡頭野望最小的一個。

所以關注點還在於韃清,後者一樣久久被糧餉財政問題所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