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軍在與明軍廝殺的十多年裡,用了多少回圍城打援的招兒,又多少次打持久戰,圍的城內一粒兒糧食都沒了?

大淩河之戰不就是最明顯的一個戰例麼。

明軍根本就不用耗費重資的去修建稜堡,一般的城堡韃清都拿不下。可是大明缺乏正面敢野戰的強兵,守住了城池也打不退城外層層包圍的清軍。

最後城內糧盡,再多的兵就也只能完蛋了。

所以稜堡這玩意兒真的不適合華夏,多爾袞要是有修造一處處稜堡群的錢糧,他早就去招兵買馬十萬眾了。那不比一群不能動彈的稜堡強?

不過啊,多爾袞雖然否決了稜堡,但也因此對西洋各國有了不少的瞭解,那是真開闊了眼界。全然沒想到在他眼中跟生女真一個檔次的西洋蠻夷,竟然出乎意料的強大。

一個個彈丸小國,人不多,地不廣,卻一個個都是煮不爛砸不碎的銅豌豆。能拉扯起成千上萬的火器軍,這實力可真不算弱。

清河這兒集結了上五千清軍,內中光八旗兵就有上千人,為首的李率泰雖然被秦朗軍打敗了一次又一次,但身份擺著呢,現在不就又起來了麼。並且上頭還派了祖可法擔當李率泰的副手。

這祖可法是祖大壽的養子。崇禎三年,隨祖大壽收復濼州。崇禎四年在大淩河之戰中,作為人質被扣留在清軍大營,然後就老老實實的投效了韃清,已有十餘年了。

當過漢軍正黃旗的副都統,深得韃清信任。

入關後在衛輝當總兵,已經在文中露臉好幾回了。

此前祖可法已經做到了中原的綠旗提督,但也一句話就被送來清河跟著李率泰混了。

今天,祖可法與李率泰已經在清河城頭上眺望許久了。終於,在時間進入午時時候,遠處一隊人馬湧出了地平線。這是一支從西北風塵僕僕趕來的軍兵。

來自河西而來的趙良棟領著千把人終於在規定時間內趕到了清河。

趙良棟這廝本是個兵頭,清軍入關前老李的兵馬就已經全取關中,殺入了河西,明軍不是被滅就是投降,趙良棟也不敢咋呼。但李自成勢頭興起的蓬勃,衰敗的也快速,眨眼關中河西就再次的天翻地覆。

在李順軍大規模後撤的時候,趙良棟沒有再跟著李自成混飯吃,而是拉扯著一隊人馬‘佔山為王’了。等到崇禎十八年韃清的兵馬平定關中,招降納叛的時候他就投奔了孟喬芳。然後當上了潼關守備,並在隨後的幾個月時間裡,跟隨孟喬芳征戰秦州(今天水)、鞏昌(今隴西)等地,先後擊敗珍、武大定,升任都司。

但趙良棟的升官發財之路就也到此戛然而止了。

整個西北的態勢,還是相對穩定的。清軍因為在南方發起的攻勢遭受了抵抗,所以對西北的各族少民就少了幾分強勢霸道,而多了幾分寬和與拉攏。

那些西北的土著力量呢,也都不是大明的忠臣良將,可不是誰都是秦良玉的。

那些人更多是有奶就是娘。

韃清給他們的比老朱家給的還要多,那一個個立馬就成了韃清的忠臣赤子了。

所以即便韃清之後連遭重挫,但大西北的局勢卻始終保持一穩定態勢。

被狠狠的痛擊了幾次的韃清可不敢跟歷史上一樣,強硬的推行剃髮令了,歷史上席捲了整個河西的反清起義就也沒有了導火線。

所以多爾袞才出手從河西關中抽調兵馬增援東線,非但如此,他還想要抽調一部分西北土兵。

趙良棟是第一批被從河西抽調的兵馬,那一路千里迢迢的抵到清河,相當的辛苦,也相當的費時間,所以他現在根本不知道河西又要生出大變了。

趙良棟只是看著清河縣高興,老子終於到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