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著幾千殘兵敗將,所在濟陽只等著捱打。

阿巴泰之所以不對夏全興大動干戈,那未嘗沒有急著去救濟陽的緣故。

可惜王英東帶領的萬多滋陽軍也不是吃乾飯的。

濟陽城下人喊馬嘶,炮火連天。

一支從商河方向趕來增援的清軍步騎兵在大炮轟擊下支援不住,五千餘兵抱頭逃竄,向著遠處潰散去。

身後兩支千人數量的滋陽軍,舉著大刀長矛,氣勢盎然的奮力追擊著敗兵。

滋陽軍不是秦朗練出的大軍,不會一直這麼追下去的,所以就也無須節省體力,大踏步的奮力向前,抓著落到後頭的敗兵了就一刀砍殺上去。

李率泰閉上了眼睛,這支部隊完了,去慶幸秦朗手中無鐵騎吧,否則這些人非全軍覆沒不可。

不過現在可不是他為城外那些敗兵們的命運擔心的時候了,李率泰更應該為自己的小命以及麾下這三四千人馬的前途生死。

王英東除去追擊的兩隊人馬外,大部隊還依舊嚴整地立在城外,他們的炮隊則正在將火炮拉回到之前城下的位置。

濟陽城內根本就沒火炮,王英東軍之所以到現在也沒能把濟陽拿下,不過是戒懼城內的火箭而已。那玩意兒鋪天蓋地的射過來,誰擋得住?

但今天王英東得到了一信報,那就是城內清軍的火箭已經近乎告竭,最多隻剩下百八十發。

所以王英東這才敢真正的把炮隊拉近了抵近射擊了。

李率泰在城頭上看的清清楚楚,可偏偏他現在連出城一戰的勇氣都沒有,只能困守在這座小縣城裡不知如何是好。

“二哥,秦賊兵馬已分出部分去追巴顏了,咱們是不是速速從東門撤退啊?”說話的是李率泰的三弟剛阿泰。

這是一個絕對滿人的名字,可惜他的身體裡並沒有流淌著韃子的鮮血,只是被老大李延庚的死給嚇壞了,自己長大後就改了個韃子的名字。

老五巴顏才是李永芳跟阿巴泰閨女的親兒子,所以年紀輕輕的巴顏十五歲就做了三等昂邦章京(子爵)二十四歲的時候就成為了漢軍正藍旗的固山額真。

剛阿泰見附近除了李率泰的幾個親兵外再無他人,立刻小心地建議道。

李率泰的眼皮跳了跳,沒說什麼,但看得出來的他的內心在做著激烈的掙扎。阿巴泰這個名義上的外祖父已經幾次派兵增援濟陽了,帶兵的還是巴顏這個同父異母的親兄弟。

他們兄弟之間可沒有啥齷齪,因為幾個人之間根本就不存在衝突。

巴顏身體裡流的有愛新覺羅家的血,李永芳的爵位鐵定就是他的,二十四歲的漢軍旗固山額真是什麼概念啊?想想,只要腦子沒進水就都能明白。

所以巴顏一點都不會希望李率泰和剛阿泰倆兄長去死的,他們活著就是他最好的羽翼和幫襯,巴顏領兵來救真的很賣力很全力以赴的。

可惜,就是沒能成功。

“二哥,走吧。咱們已經在這兒頂了十日還多,若齊東等地還沒做好防備,那就活該譚泰要死在齊地。”

濟陽這兒的佈置很匆忙,除了堵塞了河道之外,李率泰這幾千號人幾乎沒什麼用。甚至要不是剛阿泰領著幾百八旗兵跑了過來,給李率泰壓住了場子,濟陽的這幾千綠旗早就一鬨而散了呢。

可是阿巴泰派剛阿泰來支援李率泰,那也不是要剛阿泰死的啊。更沒想要李率泰一起去死。

活著才是最重要的麼。

打敗仗怕什麼?本來濟南府就沒多少八旗兵,都是投降的明軍、順軍,綠旗兵死就死了麼。

敗得再悽慘又如何?

不看阿濟格長江一戰大敗而輸,但現在人家不也東山再起了麼?

即便緊接著就又在齊魯打了大敗仗,可這敗仗的責任更多在阿巴泰,而不是阿濟格。後者依舊能安然無事。

保不準再立下點功勞,這英親王的爵位就又回來了呢。

“走!”

李率泰同意了自己兄弟的意見,是不能再堅持下去了,外頭的敵軍都已經要把大炮拉近了抵近射擊了,不看那些民壯民丁都在城牆不遠處修築炮兵陣地的麼。

就濟陽這樣的小城,真要是被一批大炮抵近了射擊,哪怕那些大炮的炮口並不粗,那也一樣是濟陽城承受不住的。

到時候王英東再跟之前那樣分兵把住其他去路,到時候情況更糟糕。

還不如趁著機會突走呢。

之前來援的巴顏部還是很大程度上牽制了王英東軍的,要不然王英東怎麼會把所有隊伍都拉到城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