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一章 只剩青州了(第1/3頁)
章節報錯
童子軍的生活水平足以羨慕死中原、北直隸等省的千萬百姓。
魚肉都不願意吃,他們連肚子都填不飽呢。
所以秦朗還要繼續努力啊。
努力的去解放更多的土地,才能讓更多的老百姓更早的過上好日子啊。
這不,隨著時間進入到四月中旬,濟南城就徹底遭不住了。
李率泰早已經不在濟南城裡待了。
隨著滋陽的王英東軍與泰安的夏全興部匯合,李率泰就知道濟南危險了。
他手下本來屯駐泰安的六千兵損失慘重,從泰安敗逃回濟南時候手下只剩了一千多殘兵敗將, 也就是阿巴泰緊急火燎的把唐通、高第兩軍通通派了過去支援,這才穩住了濟南的局勢,不然濟南城早就丟了。
哪怕夏全興軍嚴重缺乏重火力。
唐通、高第都是朱明降將,兩人手下兵馬合計有一萬多人,但他們也同樣缺乏重型火力,想要趁著滋陽明軍不能動彈的時候去反撲泰安, 那是想也甭想。
雙方一直就這麼僵持著。
直到滋陽兵變, 而後勒克德渾丟了綠旗兵狼狽逃出, 王英東和夏全興會師一處,這下子濟南的均衡局勢就徹底被打破了。
勒克德渾領著滿蒙兵也與屯齊匯合一處,騎兵不斷的騷擾兗州西南州縣,以及長達數百里的運河沿線,很是減輕了阿巴泰的壓力。
後者便也抽調了小部分八旗兵送到了李率泰的手中。
可這根本於事無補。
滋陽的局面被秦朗盤活了,那是一萬多生力軍的入場,而且這東昌府早已經被秦朗拿下,水路運輸直抵濟南。
那夏全興部本身就缺乏重火力,而王英東部顯然也火力不足,有那麼多清兵囤積在濟南,王英東和夏全興本來也是完全啃不動的。
可現在秦朗能把手裡的重型火炮一點點的調到濟南城下,大清河從東昌抵到濟南的水路暢通著呢,所以這濟南城註定的守不住的。
李率泰先從濟南溜了,留守城池的唐通在最後時刻也狼狽的逃出城去。之後夏全興引著大軍殺過大清河,一直打到了平原、恩縣才止住步。因為再向前就是德州了。
阿巴泰領著相當一部分殘兵守在德州,又有北直隸緊急支援來的白廣恩、李率泰兩部,兵力相當不俗, 可不是夏全興能撩撥的。
德州的阿巴泰軍,和根腳落在大名府、歸德府的屯齊、勒克德渾軍,那是清軍轄制秦朗西線主力部隊的倆個大鉗子。
夏全興軍又不是個軟柿子,阿巴泰的目光在平原、恩縣上流連了好幾番,最終還是沒有出兵。
而同一時間,王英東則就帶著上萬大軍正圍著濟陽狂攻猛打。
濟陽城是大清河沿線的一座城池,就在濟南東部。
本來是半點戰略意義都沒有的。
可當李率泰見到秦朗的船隻沿著大清河把火炮彈藥等物資源源不斷的送到濟南城下時候,他陡然想到了利津。
那是距離大清河入海口最近的一座城市,也是齊魯大戰開啟後,戰火始終不絕的一座城市。
秦朗的水師船隊一直想要進入大清河,不說把大清河以南的清軍和北岸的清軍徹底切開,至少也要給他們天天堵。
何況隨著濟寧之戰結束,整個齊魯戰局都豁然開朗,在秦朗計劃裡,青州韃子根本守不住。
而既然青州譚泰守不住,秦朗又沒指望著能在青州全殲守軍,那青州敗兵自然只能往北逃了。
如果大清河裡有秦朗軍的水師戰船遊弋,那是不是就能把譚泰部給全殲在大清河畔了?
所以譚泰十分重視利津的防禦,大量的船隻被沉入水中,堵塞河道,再加上佈置的火炮火箭, 以至於水師部隊至今都沒能得手。
可是, 東方不亮西方亮。
利津這兒的外海水師清軍是抵擋住了,但從西面殺來的內河戰船呢?
秦朗軍拿下了濟南之後,大清河上哪裡還有抵擋的住秦朗軍的地方?到時候秦朗的內河戰船可不就能沿著大清河直殺到利津背後了麼?
李率泰非常清楚的看到了這一點。你可以說他貪生怕死,但你絕對不能說他沒有眼光。
感覺到厲害的李率泰,緊忙分兵一部分趕到了濟陽駐守,鑿沉舟船,排布暗樁,堵塞河道,是無所不用其極。
現在李率泰人還在濟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