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自己很是躊躇滿志。別看只是海州的預備兵,但用李大團長的話說,那就是這輩子都沒打過這麼富裕的仗。

從火炮火槍到軍中的披甲率,再到後勤補給,真的跟學習班裡學到的戰時標準一樣優渥。

只是兩千守備兵的含“金”量,就已經超過了左軍時代李國英部上萬人的耗費。

李國英很期待著接下的戰鬥。

南線戰鬥,在主力部隊還沒有介入的情況下,他手中的這兩千兵肯定是戰場上的重要力量。

李國英還想往上爬呢,現下的地位可遠沒有滿足他。

置身秦朗軍體系第三個層次的他,非常想成為第二個從第三層次晉升到第二層次的人。

之前那個是丁進。

丁進是這兩年多時間裡,唯一一個並肩王英東、雷鐵柱、夏興全、呂大用四個的人。

李猛李軒父子則是另類,根本沒被人算進王英東他們一類人中。

幾次作戰,丁進都擔起了應該擔起的責任,表現出色,現在儼然就是王英東他們一級的人。

坐鎮司吾山,手下兵力似只有兩千人,但司吾山裡還有預備兵上千,而且在某種意義上,海州邳州的五千預備兵也都有丁進統帶。

只說兵力多寡,丁進都可以稱得上陸軍第一將了。

李國英卻並不覺得丁進的那些戰績有什麼了不起的,在具體的瞭解了秦朗軍兵之後,他覺得丁進的那些戰事並不是多麼精彩絕倫,甚至都可以用本本分分來形容。

因為清軍對秦朗大軍太陌生了。

後者是一支他們理解不了的軍隊,換成他守三山磯,讓丁進帶著人馬去猛攻,李國英覺得丁進還不一定有他表現好呢。

不過李國英肯定沒有想到,剛剛‘鮮鮮出爐’的他,連第一仗都還沒打呢,就已經被有心人看在眼裡了。

一個半道投降的降將,一個曾經投降了韃子的降將,竟然一出場就能領兩千兵,即便這兩千人馬都是預備兵,這也可見秦朗對他的看重了。

那一旦表現出色,怕不立刻能青雲直上。

所以一道道審視的目光落在李國英身上,可不就順理成章嗎?

不過大量軍需物資的籌措,雖然沒有影響到邳州海州的民生,但齊國公府又怎麼可能也如民間一樣平靜無波呢?

事實上秦朗手下的官兒,早就已經忙的腳不沾地了。

從軍部到民政、財政,然後是鎮撫司和教育司,後者也有牽扯麼,因為需要宣講啊。

不管是宣傳隊還是新聞報,全都離不開。

曲守翁今天從財政司來到了民政院。

他可有陣子沒見溫建陽了。

不是因為要主動拉開與溫家的距離,而是太忙了。

某種意義上說,作為財政司副手的曲守翁最好是跟溫建陽這種大山頭慢慢的拉開關係,這樣更有益於他的長遠發展。

這是財政司現如今的特殊地位造成的。

財政司的幾個頭頭腦腦都是如此。

但事實上曲守翁並沒有主動的與溫家分開,一如黃景義也沒有跟黃家脫離瓜葛。

形式上眼下的財政司保持著絕對中立更好,但現實根本就不允許。

而這種情況上頭的秦朗又不是不清楚,如此還同意黃景義的要求,把曲守翁也從浮山城調回,繼續給黃景義當副手,或者說把黃景義提到財政司長官的位置上來,這本也就說明了秦朗的態度。

曲守翁很光明正大的繼續跟溫家保持著緊密的聯絡。

所以今天一早他就跑來民政院找溫建陽了。

溫建陽的秘書對曲守翁可熟悉的很,熱情的把曲守翁引進來,然後去泡茶。

溫建陽現在也忙的恨不能會分身術,但看到曲守翁來到還是起身迎上,甚至神色都有些凝重,因為他知道財政司現在也很忙很忙。不是重要的是,曲守翁不見得會親自登門。

身邊的秘書,手下的文員,都是擺設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