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五章 這事兒你別管,我來辦(第1/3頁)
章節報錯
多爾袞已經敲定了計劃,甚至要調動那些兵力,都已經配置妥當。
但事實上他卻並沒有急著對齊魯動兵。
而齊魯戰場上,哪怕膠東和兗州都發生了戰事,烈度卻始終保持在一個較低狀態。
沒辦法啊。
水路不通,一切靠陸路轉運物資的話,這耗費太大了。
先不提清軍是否可以接受, 秦朗先就受不了。
征戰齊魯,南北運河,東西大清河,這是秦朗早就認準的事兒。從一開始,他就沒有著手準備大規模陸路轉運軍需物資。
所以三月裡春暖花開之後,那才是真正動手的時機。
多爾袞也一樣在等著三月, 等著大運河解凍解封,到時候大批的軍需物資和軍兵方好運到交戰之地。
所以海州邳州之地就依舊很平靜。
很多人都知道了秦朗大軍正與清軍交鋒, 卻沒人認為清軍能打破邳州海州,秦朗部兵馬與清軍交鋒中一次次的勝利,真的給百姓很大信心。
商業活動因為冬季的緣故陷入了低潮,可民生真不是一般的安穩安定。
李國英已經從學習班裡出來了。
幾個月的脫產學習,真的讓他猶如回爐重造了一般。
李國英回首從前,赫然就發現自己已經有點不知道去怎麼指揮老式的戰鬥了。
當然這不是他真的不知道怎麼去打老式的戰爭了,純粹是一種心理上的差異感,一種如夢似幻感。
在學習班裡李國英從裡到外深切的認知了秦朗所部是一支怎樣的軍隊。
他們有著優厚的待遇,那是遠遠超過明軍待遇的錢糧標準,再加上高額的陣亡傷殘撫卹,整體待遇簡直能吊打明軍十倍,往日裡那也是被所有人都緊緊盯著不放的地方,被無數人以為是秦朗軍兵戰力強大的根本。
李國英之前也是這麼認為,但那只是之前。
現在的他已經不這麼看了。
在如今的李國英眼中,秦朗軍兵優厚的待遇只多算算是他們戰力強大諸多因素裡的一點,對比那優厚的軍兵待遇, 李國英甚至覺得秦朗體系裡上上下下人等對軍兵榮耀的高度認同, 對軍人人格的尊重和崇拜,重要性還更在優厚的待遇之上。
再加上秦朗大軍內部暢通的晉升通道, 還有不斷加強的文化教育和理念灌輸,諸多合一,這才鑄造出眼下的這支精銳。
李國英想到了昔日裡自己的那般手下,他們也算是左軍十幾萬人裡的精銳,但跟秦朗軍兵一比較,哪怕心底裡很不想承認,李國英也覺得那是“野獸跟人”的差距,是本質上的不同。
有這些因素打底,別說秦朗大軍的武備絕冠天下,那就是沒有火槍大炮手雷,只憑著刀槍和弓弩,他們也能吊打八旗!
江山城外的那場血拼的結果,絕對不是意外,而是一種必然!
“老惠死的可惜了。”李國英感嘆起了惠登相的死,他要是還活著,見識了秦朗軍隊內質的不同之後,李國英好歹還能找到一個談心說話的人。
可惜惠登相都沒撐到去年的十一月。
“爹!”李爛高聲叫著。
他的學習時間遠比李國英短暫,因為他的聰明和資質實在有限,根本就沒能進到高等學習班。李國英對兒子的水準瞭解甚深,他覺得李爛要不是起步就在中等班, 他甚至都不可能從初級班考進中等班來。
所以李國英他是一點都不敢怠慢啊。
現在四十出頭的他還正值年富力強,趁著還能打還能戰,他要給子孫後代多攢點本錢啊。
那是打心眼裡就沒指望兒子未來能撐起家門。
李爛現在過得很開心,他打心眼裡排斥戰爭,畏懼戰陣廝殺,現如今能安安穩穩的待在後勤上,地位不差,人還安全,這小日子不要太美。
就跟那惠世安一樣。
地位不差,身上還有個閒差,手裡的銀子也不遭人窺視,來到島上後先就大把的揮灑銀子在海州置下了不少產業,要不是鬱洲山島早就沒插足的份了,惠世安傾家蕩產,也會買上店鋪的。
他這一輩子是碰不到兵權了,但惠登相之所以對韃子反戈一擊,求的不也是自己侄兒能富貴一生平安一生,把惠家血脈傳承下去嗎?
求仁得仁,這再沒什麼不甘心的了。
李國英沒有在家裡待多久,很快就領著兩千海州預備兵趕去了邳州,接著進入了兗州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