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六章 挺進泰安(第2/3頁)
章節報錯
“你自己知道該怎麼做。下不為例!”
周群大鬆了一口氣。後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真是不能出絲毫差錯。之前方方面面是都沒出錯也就不說了,現在出了個徇私枉法的張德志,那一下子就讓後勤部門的形象給敗壞了。現在再看其他方面的工作,那看似完美的完美怎麼看都覺得有點不對。
就是周群他自己,那都不敢再拍著胸脯對別人打包票——後勤上肯定不會出錯。
所以他回去肯定要來次大清查的。
然後再有第二回了, 他就逃不過處罰了,也沒理由再推脫責任了。
很快新聞報上就刊登出了訊息, 把整個事件的前後經過描述的清清楚楚,名義上溫建陽和曲守翁並沒受到什麼懲罰,但實質是溫家的聲譽肯定是會有影響的。
可這只是一時之痛,只要忍過去了,就也過去了,再沒什麼後遺症,所以溫家還樂得如此呢。
而後勤方面的自查清查,更是一直延續到三月裡方才告一段落。近乎一整個月的時間裡,後勤處又是準備物質,轉運物資,又是要自查,一個個有多忙有多累有多苦,真的只有自己清楚。
不知道多少人暗地裡咒罵張德志下輩子也不當人呢。
可惜這都只限於後勤方面,世人更多的目光還是釘在了齊魯正在進行的戰事上。
二月底,運河已經近乎冰層消融,夏全興引著暫編第一師五千人,從沂州沿著沂水支流浚水,溯流而上,抵到沂蒙山區南麓,然後越過龜山奔入泰安地界。
這是很出人豫料的一步棋。
整個行軍過程,山路崎嶇,運輸補給嚴重不方便。進軍撤退也嚴重的不方便。
一般來說如此的行軍打仗,那都是非常有風險的一招,是一把絕對的雙刃劍。若戰事一直順利順暢,倒也罷了。怕的是困於堅城之下,前頭無路,後退難行,那麻煩可就大了。
只不過秦朗敢派出五千人走這條路,那顯然不是讓他們去送死的。
夏全興本就是悶聲不吭的性格,所以名頭比起王英東、雷鐵柱和呂大用來都差了一大截。
可這種人也有好處,一些苦差事就適合這種人去辦。
二月底的沂蒙山脈已經看不到滿山白雪了,千里冰封的場面更是絕無。小小的浚水上的冰層都不足一指厚。
河道邊,兩支不見首尾的隊伍正相向而行,一支打著秦字和齊字旗號,隊伍嚴整,正是夏全興帶領的那五千軍兵,以及跟隨其後的五千民壯。
另一路卻是從新泰縣辛苦逃過山巒的另外一側的百姓,這支隊伍中還零星可見扶老攜幼的人,他們身後的路上,也不時的能看到倒斃的屍體。
雖然這時的天氣比起寒冬臘月時候已經不算冷了,但是從新泰翻山越嶺的逃到兗州,這依舊堪稱一死亡之旅。
新泰的百姓們能不知道這條道路的危險嗎?
這還是因為夏全興所部前軍已經跟他們接觸上了,糧食、帳篷,不說供給的多麼充足,卻也好歹讓他們肚子裡有了飯食。這若是沒有夏全興的接應,這些百姓只會更慘。
可即便如此他們也寧願犯險的翻山越嶺,跨過重重大山,就是因為駐紮泰安的清軍已經把他們逼的走投無路了。
泰安這地方地形非常恰巧的落到了魯西的中心位置,從這裡北可以遮蔽濟南,南可以對兗州東西兩向發起攻勢,東可以直接威脅到青州益都,西則能兵臨東昌,威壓運河。
可以說這裡唯一的不方便就是四面環繞的高山。
這種封閉的地形讓劉澤清當年一度把這裡當成自己的老巢,也讓數次殺入齊魯的入塞清軍望而卻步,一次次席捲了齊魯大地,卻每每放過這裡。
以至於這地方在劉澤清的手下,竟也能在崇禎十五年以後成為富甲齊魯的‘善地’。
泰安州在劉澤清這種混賬東西的手中都還能保持一定的生機,可北來的韃子卻用血淋淋的事實證實了自己遠遠比劉澤清這種軍閥更為殘暴。
坐鎮泰安州的清軍主將是老熟人李率泰。
膠東的敗陣果然沒把他怎麼著,額駙就是額駙,現在穩穩的當著自己齊魯提督。一個昔日裡被一個個總兵緊盯著不放的官兒。
李率泰並沒有在泰安的四周大山中設立寨壘,於李率泰來說,他更很樂意見到秦朗軍的大部隊翻山越嶺的打進來。
到時候他只需要緊緊的守住城池,就泰安那噩夢一樣的後勤運輸通道,秦朗真的動兵泰安了,那可是清軍的大喜事。
已經在滋陽城下跟秦朗軍交手多回的清軍,早就有樣學樣的學到了滋陽守軍的策略。
東邊青州府的益都是第一個仿照物件,那地方由譚泰親自坐鎮,而泰安那就是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