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章 給你們機會了,可別不中用(第2/3頁)
章節報錯
只要禁絕《新聞報》,使之不能大規模的公開流傳,這不就從根本上解決了問題了嗎?
想想某個不可說年代裡的一些事兒就知道了。
太陽底下真的沒啥新鮮事兒。
“膠東是怎麼做的,海州邳州也繼續怎麼做。規矩都是一樣的規矩。要是有人膽敢頂風作桉,繼續搞欺上瞞下的把戲,就直接送交司法。”
盧象觀剛剛上位,正找給自己豎威的‘雞’呢。
秦朗已經有了之前在膠東的經驗,當然清楚整個事件中會產生的一系列詬病。
所指目標們的反抗憤怒且不去說,只說下去清丈田畝的工作隊成員被人千方百計的拉下了水這事兒,膠東時候就發生了不止一例。
從金錢到色/誘,手段層出不窮,一些意志不堅定之輩往往會沉迷其中。
只是這些反噬和詬病在秦朗軍的兵威之下,全都被死死的鎮壓了就是。
只要秦朗不一敗塗地,只要他的兵鋒兵威始終牢固如山,時間就終會化解一切。
秦朗這裡又不是要分他們的田地,除她們的命根,只是一個清丈田畝改革稅制,仇恨度完全比不上兔子麼。
只要他能始終保持內部的穩定,保持絕對的壓倒性力量,那一切就都不成問題。
返鄉/團也就永遠不會出現。
所以,只要一系列的舉措施行到位,地主老財們也會乖乖低頭乖覺無比的,這次,海州邳州之地秦朗就給了他們重新報上土地的機會了麼。
只要你乖乖的如實上報家中的田畝數量,之前隱瞞土地少繳田稅的事兒就揭過去了。
反正之前他們少繳納的稅賦也不是交給他秦朗的。
秦朗相信有了此前膠東的例子在,海州邳州哪怕不少人心裡頭在罵娘,但面上他們卻會牢牢抓住這個機會的。
因為在膠東時候,一旦被秦朗發現有瞞報隱匿田畝,那可都是無償沒收的啊。
而且誰要是還敢喳喳不停,那大家就再來談一談隱匿田畝這些年裡偷稅漏稅的事吧,不說多,只這些年裡偷稅漏稅以一罰十,就足夠叫絕大部分的地主大戶傾家蕩產。
現在海州邳州清丈田畝,秦朗已經不需要一味的去強力鎮壓了,而且他在這兩個地方的聲望和積累也遠不是膠東可比。
所以新玩法就從海州邳州開始了。
我給你個機會!
然後何去何從,那就要看各自的選擇了。
選好了之後可就沒得反悔了。都是自己選出的路,跪著都要走完麼。
這些事情完成之後,秦朗相信自己不需要用多久,他在淮揚北境的掌控就會徹底的牢靠。
因為普通百姓肯定都會站他。
哪怕他的新田稅與舊有的大明制度幾乎相符,改良措施根本不大,可只要把一些事兒件件都落在實處,就足可叫百姓受益了。
首先就是地主大戶,官僚士紳不能再把自己該交的糧稅轉嫁到普通百姓身上了。
後世都說大明中晚期官僚士紳不納稅,這種說法實際上是不對的。
人家也納稅,只不過不納完。
讀書人麼,玩法很斯文的,可不是暴力抗稅這種沒水平的勾當。
有錢、有土地、有名望計程車紳家族,他們一般採取半繳納半拖欠的方式逃稅,比如說繳納一部分(肯定沒一半),然後用各種理由拖欠一部分,口頭上承諾第二年補繳,當然也會立下字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