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爾袞的睿親王府與紫禁城僅只有一牆之隔。

如此選位,要說沒有監控小順治的意思,怕是沒人會相信的。

可也同樣因為此,宮內的順治母子對睿親王府的一舉一動也清楚的很。

自打阿濟格敗訊傳回燕京起,多爾袞就病倒了。

不是假病,是真病。

席捲中原,橫掃李自成的韃清八旗,竟然在東進金陵之戰中損失如此眼中,這太出乎多爾袞的預料了。

雖然阿濟格的如此決斷那是經過了京城一干八旗勳貴們一致贊同的。

對比日落西山的老李來,金陵的朱明顯然對韃清的威脅更大。

所以阿濟格止步不再去追擊李自成的決意,並沒有引起多爾袞的大怒,而阿濟格收服十幾萬左軍之後,大軍沿江東下,更是得到了京城所有八旗貴胄的一致贊同。

不管是多爾袞還是其他人,沒人會想到這一戰阿濟格敗得如此之慘,只多覺得即便不能全勝,也將大大打擊南明的銳氣,消磨漢人計程車氣。

就如同當年大金入主中原之後,四太子將兵南下搜山檢海捉趙構一樣。亦或是如此前韃清多番入塞南略一樣,都是大大打擊南明朝堂威脅,破壞其戰爭底蘊的上上之舉。

誰會想到阿濟格敗得那麼慘烈呢?

三四萬八旗啊,還有大量被精簡後的左軍精銳,那麼強大的一股力量,最後竟之後寥寥兩千來人逃出生天,這與全軍覆沒有何異?

反正多爾袞是病了,病的還不輕。

怒火攻心,加上他身體本就不怎麼好,自幼體弱,患有風疾,豪格還曾攻擊過多爾袞是“多病無福之人”。

所以多爾袞真心不是裝病。

頭暈目眩,頭痛不止,睿親王府裡光是拖出去砍殺的太醫這段時間就有好幾個了。

順治這些日子每日裡都要來多爾袞府上問安,規規矩矩的當孝子。

年紀尚幼的他,內心中究竟是怎麼想的,沒人回去關心。

因為多爾袞還太年輕,沒人覺得這位攝政王會就此嗝屁,所以順治繼續當孫子就是了。

“自當初津門之戰起,本王便有料到秦兵早晚為我韃清之患。之後數戰,似也證明了這一點。但本王如何也料不到英親王會遭此未有之慘敗。”

“數萬八旗健兒喪於敵手,本王痛徹心腑,痛徹心腑……”

多爾袞狠狠地用拳頭砸著扶手,然後止不住的咳咳了起來。

下面的濟爾哈朗等八旗貴胄們不管真的假的,忙紛紛安慰起多爾袞,“攝政王身體為重,萬望保重啊。”

“我韃清入關,席捲中原,飲馬長江,皆賴攝政王英明睿智。可務必要保重身體啊。”

多爾袞閉目深呼吸了片刻,猛地睜開雙目:“英親王此戰大敗,損我韃清國體國威,深負朝廷之信重,革去親王爵,罷免差事,責其閉門思過,無有皇上旨意,不得外出。”

這也就是圈禁的意思了。雖然誰都知道這是不可能長久的,但革了阿濟格的親王爵,還圈禁了起來,這多少說明多爾袞對阿濟格對自己的這位胞兄,那不是沒怨氣的。

然阿濟格到底是多爾袞的胞兄,他下手嚴厲的懲處了阿濟格一頓,卻半點不給其他人落井下石的機會,話題一轉就轉到了如何對付秦朗軍上頭。

濟爾哈朗嘴角撇了撇,卻也順著多爾袞的意思出來絮叨了幾句,畢竟秦兵真的是韃清的巨患,不得不防。

“秦軍陸勇不下三萬人,個個訓練有素,戰陣嚴整,又都視軍主秦朗為再生父母,忠勇敢戰,死而無畏。”

濟爾哈朗的這些話若是放在江山之戰前,那肯定還有很多八旗貴胄不信或不以為然。可是江山一戰,這些個以火器為主的秦兵,拎著火槍刺刀把阿濟格兵力佔優的八旗兒郎殺得大敗,這要還說他們不忠勇敢戰,不死而無畏,那就是睜著眼說瞎話了,也就沒意思了。

因為江山之戰時那場突如其來的大雨太考驗人性了。

而秦兵顯然是經受住了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