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三章 俘虜的下場(第1/3頁)
章節報錯
倪元璐看著眼前一窩蜂圍來的鄉親故友,整個人很無奈的嘆了一聲氣。
鄉里親友關係就是一張鋪天蓋地的大網,倪元璐哪怕位居戶部尚書之要職,也是躲避不開。
可是京城已無兵將,黃得功的人馬還未迴歸,他即便有心救紹興,那也無力可施展啊。
紹興就在杭州邊上, 阿濟格的兵馬現在已經殺入杭州府,眨眨眼就進入紹興了,即便黃得功的兵馬趕回金陵,然後再火速南下江浙,那也是晚了的。
而至於徽州府的那位大爺,那可不是他這個戶部尚書可以調遣的。
江南士大夫之前百般的向那位潑髒水, 現在又急切需要人來救援, 指望著輕飄飄的一句話就想調動秦大駙馬, 你以為你是誰呢?
這位駙馬爺可不是好拿捏的。
金陵這邊無數聲音上奏皇帝要他即可出兵追擊清軍,結果人家轉手就上了個摺子——直接畫了個大餅要全殲清軍。
但需要浙中各州府縣堅壁清野,嚴防死守,最好當地的鄉兵土勇再來是不是的騷擾清軍一二。
如此清軍人疲馬乏,最終轉回贛西的時候,秦大駙馬就能以逸待勞,一舉把清軍給幹掉。
這個大餅是真的撓到了皇帝的癢癢,在朝堂上很是有一定的支援力,反正朝堂上不少高層都非江南人士,更不是浙中幾州府的人,他們對比杭州紹興幾府被慘遭蹂躪,是更樂意看到秦朗一舉全殲數萬清軍八旗精銳的。
大家都不是白痴,很清楚滿清入關之後最大的致命點在何方。
那就是八旗數量有限。
滿漢蒙加在一塊八旗兵也才十幾萬——滿八旗大約六七萬人,蒙古、察哈爾八旗兩萬人左右,漢八旗不到三萬人,加上三順王、一順公部也就四萬出頭,另外再有外藩蒙古的人馬,總共大約十四五萬人, 這是總動員(其中有相當數量的老弱病殘——因為滿、蒙八旗和外藩蒙古都是整個民族的全年齡段成年男性都承擔軍事義務)所能達到的極限數字。
入關之後, 大量的包衣也被用了上來,可數量依舊有限。
只不過很多包衣被分入了綠旗,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綠旗兵的忠誠度,也增強了韃清對綠旗兵馬的控制。
也所以韃清才對吳三桂那麼的看中。
後者手中的關寧軍可是有四萬人吶。
這種情況下,秦大駙馬如果能一戰全殲阿濟格,全殲阿濟格手下的八旗兵,那可就直接敲斷了韃清的一條大腿啊。
阿濟格本就帶著兩萬八旗過得長江,八戰八捷把老李打的抱頭鼠竄,富池口一戰後阿濟格等來了十幾萬左軍的投降,然後八旗兵或留守武昌,或屯駐九江,阿濟格只帶了萬多人就督促著投降的左軍向東進攻,然後尼堪和三順王也趕了過來,就又帶來了兩萬多八旗,其中光是滿八旗就有大幾千人呢。
在應天之戰前,阿濟格手中光是八旗兵(包括三順王部)就有四萬人。
江寧一戰先吃掉了五千人了,可要是能把餘下的人也全都給吃掉,對於任何一個有眼光的有識之士言, 以浙中幾州府的殘破為代價, 那根本就是一本萬利。
這可是韃清兩成還多的主心骨啊。
滅了他們,不惜一切代價的滅了他們。
這已經深深打動了很多高層,包括皇帝在內的心了。
就連倪元璐他自己心中也清楚的知道這個機會有多麼的難得。
如果從他老家在紹興這一點上抽離開來,他也贊同不惜一切代價的解決掉阿濟格。
可是重重大網牽連著他的一舉一動,讓他根本張不開這個口。
杭州城下己經堆滿了清軍的旗號,一座座營壘沿著城池周邊,排布的密密麻麻。大量被強迫押入營地的百姓、財帛車隊,絡繹不絕。
阿濟格也曾經數次隨軍入塞南略過。
但當初曾經把他震驚的無以復加的中原繁華,在江南富庶面前,真的很不值一提。
贛西也就罷了,九江早在清軍抵到之前,就被左軍糟蹋了又糟蹋了。可自大軍進入了池州府,阿濟格就明顯感覺得出這些州縣的富庶。
小小一座縣城,富庶程度卻就可能比及中原的州府,尤其是蕪湖,只鄉里村鎮中所隱藏的財富錢糧,似就比他從池州府城得到的富貴還多。
而當大軍轉入江浙之後,昌華、於潛、臨安等縣城的繁盛似乎比他之前經過的池州、太平兩府還要更勝一籌。
這大軍要是能拿下杭州了,豈不是上上下下全都能發達啦?
可是大軍屯駐杭州城下的阿濟格,真心沒打算打破杭州城啊。
他更想見到徽州的秦朗動彈動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