鬱洲山島。

秦朗已經返回了這裡,膠東的事情已經結束了麼。

清軍已無力再攻膠東,而膠東的明軍顯然也無法反撲益都,他在膠東處理外與衡王府的合作之後就乘船返回鬱洲山島了。

沒必要繼續帶下去的。

對於膠東多個州縣的清丈田畝,士紳地主們再反對又如何?握著刀把子的是秦朗!

他的意志可不是士紳地主們叫喚幾聲就能改變的。

原時空裡的雍老四不就是強硬的把攤丁入畝,官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推行下去了嗎?即便雍老四自己落得渾身罵名,但他想做的不也是做成了嗎?

秦朗現在與膠東諸州縣的掌控力, 比雍老四於我韃清的掌控力尤要強大,所以就沒他想做而做不成的事兒。

那些個士紳地主們連手下的佃戶都很多變成了流民難民,為秦朗所救助,對比聽他們的話,實則更聽秦朗的話。

這種情況下,士紳地主就已經是沒牙的老虎, 真的是半點牙都不敢向秦朗軍露, 哪怕一個個心中再是憤怒, 卻半點阻止不了秦朗軍的動作。

秦朗也一點也不把這些人放在眼中。

他隨後更多在聯絡逃到了青州南端,也就是佔據諸城的衡王朱由棷,錢糧兵甲支援了一大批,幫助風雨飄搖中的衡王府在諸城站穩了腳跟後,二者間輕鬆達成了戰略協議。

之後秦朗就返回鬱洲山島了。

對他來說,今年膠東的戰局就已經結束了。

鬱洲山島的兵馬是還有很多,但他們更多要防備著接下來的湖廣劇變,可不會再輕易的投到膠東戰場。

這老李在關中已經待不下去了。

秦朗登船返回鬱洲山島的時候,多鐸已經引著兩三萬清軍精銳,急襲河洛了。

秦朗怎麼看都不認為李自成還能繼續在關中堅挺。

他倒是在延州頂住了阿濟格軍主力的攻勢,然而多鐸的這一刀呢?

一旦潼關失守,長安門戶大開,老家不穩的李闖軍主力還能保持軍心鎮定嗎?

老李保不準會比歷史上的自己更加狼狽的逃出關中呢。

那他會不會依舊在荊北一敗塗地,狼狽的逃入大江之南後,繼而在九宮山被地方武裝打死呢?這可誰也說不準。

雖然秦朗的插手似乎沒有改變李自成集團的命運,老李在撤出京城後依舊是砍殺了李巖兄弟,依舊丟了河東以及中原東北部, 被直接趕回了老家。

但這大勢似乎沒變, 但一些個小細節卻是有很多變化的。

比如那場河東之戰, 清軍贏的遠不如歷史上輕鬆愜意,大同和太原兩場硬仗之後,清軍的西路軍主力可不就直接趴窩了?

休整了整整一個冬天,這方才重新與李自成軍開打。

叫後者也有了充足的時間休整和做好心理調節。

而看此前的陝北之戰,阿濟格軍雖然有火炮上的優勢,但戰鬥顯然並不順利,只看陝北戰場,誰勝誰負最終還難以預料呢。

一直在多鐸突然領兵二度南下之前,秦朗判斷李自成最終丟失關中的主要依仗還是一個錢糧,關中經濟物產疲憊,根本支撐不住李自成的幾十萬人馬。

並不認為李自成一定要在戰場上被打的大敗而輸。

可多鐸的突然斜插一刀,叫秦朗看到了歷史彷彿在重演。

而且老李若是真的敗了,他也一定會比原時空落得更慘。可是李自成就是再悽慘,如不是疏忽大意,他也不會被九宮山的地主武裝給打死。這人的死,簡直就像是老天爺在幫韃子一樣。

這任何一個微乎其微的小變故都能改變李自成的命運,秦朗可不敢肯定老李還會死在九宮山。

但是清軍在年中時候很可能飲馬長江卻是事實。

一旦如此,湖廣大地怕不立馬就要亂成一鍋粥。

江北的清軍,江南的李自成和左良玉,哦,對了,左良玉現在可還活的好好的,雖然染了病,但怎麼看也沒要嗝屁的樣子。

湖廣三十六營有沒有左良玉,那可是完全兩個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