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五章 戰起(第1/2頁)
章節報錯
一路走來,清軍見不到一個百姓,也找不到一顆糧食、一滴水!
因為北邊的黃河閘口已被封死了。
沐水往南大片的宿遷土地當然不缺水了,這地方往下挖個三五米就能見到水,哪裡又會缺水?
只不隨著宿遷被秦朗掌控,這兒的生態情況就有了一個大變。
過往日裡的宿遷,生活用水靠井水,農業灌既也多是靠井水,宿遷之地明明不缺水可就是沒有長點的河流貫穿其中,除了遍地的水井外就是一些靠天吃飯的水塘和水溝,說小河太誇獎它們了,只能是水溝。
而現在隨著秦朗的到來,宿遷境內大修水利工程,水渠灌渠聯通到村村落落,可以說是大大方便了農業用水,大大方便了百姓。
但也正是因為此,只要北端與黃河(運河)相通的水閘閘口一閉,所有的水渠灌渠裡的水全成了無源的死水,根本不需要去做什手腳,水就已然變質了。
當然,牲畜還是可以喝的。
對於大部隊來說,這種事兒並不是真正的大麻煩,完全可以就地掘土挖井麼,可真的是很叫人噁心。
所以在最初的一口氣消沉下去後,明明知道秦朗軍的第一道防線就在前方不遠出,劉良左也沒有下令進軍,而是先使人在七八里處安營紮寨,尤其是挖掘水井。
清軍兵丁民壯有六萬人之眾,還有諸多的牲畜馬匹,水源可是重中之重。
大軍出行在陌生之地尤其重視探馬斥候,其緣由不單單是查探軍情,更多是檢視地形地利,你比如說檢視水源!
但不管怎麼說,隨著清軍大部隊進入到宿遷境內,他們沒吃的、沒喝的、也沒有地方住,並不是真的沒地方可住,而是根本不敢住啊。
《控衛在此》
後勤壓力比起在清河來,算是一下子勐增了數倍!
在宿遷,地面上的荒涼可並不代表秦朗軍就真的已經離開了,地道戰地雷戰了解一下。
實際上這一路上冷槍不斷,田野裡常有槍聲響起,且每每都能給清軍以殺傷,只不過他們再怎麼搜尋周邊也找不出痕跡。
這是一種思維理念上的限制,這個時代的清兵根本就想不到自己要找的敵人竟然會在地下。
事實上,不管是這種野外的伏地魔,還是村子裡的地老鼠,他們的活動範圍都不大。只不過是應付幾萬清軍而已,秦朗不可能真的在宿遷大修地道的。
這些人的活動範圍只多就是附近一二百米範圍,挖地三尺絕對能找得出來,但這對清軍來說是不可能的事啊。太耗費時間和精力了。
所以這些在此之前絲毫不顯痕跡的神射手們,現如今就大展威風了。
不但讓清軍大部隊一路行來提心吊膽的,就連那一處處房屋健全的村落也讓清兵望而卻步。
在進村的路上埋地雷,在門後頭掛地雷,外加冷槍不斷的伺候,有多清軍敢進村裡住啊。
這些損傷對於清兵來說固然只能是九牛一毛,連癬疥之疾都稱不上,但卻能很大程度上增大清兵的心理壓力。
“噠噠”一陣馬蹄聲馳來,六七十騎八旗馬兵緩緩收住了馬蹄,旁邊的水溝裡有水,可供他們胯下戰馬飲水,恢復體力精力,同時他們這些人也能歇息一歇。
穿著一套普通泡釘棉甲的三等甲喇章京下意識的沒有隨眾人一起下馬,而是坐在馬背上,抬眼打量四方。
遠處,一道寬闊的壕壕橫在田野,擋住了清軍馬兵從那裡繞道的步伐。
彼處正可謂是前方秦朗軍防線的側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