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四章 有兵就是草頭王(第1/2頁)
章節報錯
所以,海州於秦朗,真的跟燕京與韃清有很大的相似。
老巢要都不保,家裡的妻兒老小都不知道是否安全,那大批軍兵的軍心戰意必然要受影響。
而兩者之間的唯一區別就是,海州還有鬱洲山島這一條退路,燕京卻是全然的退無可退的。
滿達海眺望了一眼北方,然後義無反顧的帶領清軍從崔鎮後撤,接著在清河境內渡河登岸,四萬步騎軍夾雜著小兩萬民夫民壯,整整用了兩天才安然的渡過運河(黃河)。
《第一氏族》
這還是因為黃河春季裡水少,河面平靜,水流平緩的緣故。
清軍靠著手中的一百大幾十艘漕船,輕鬆的在河面上搭建了五條浮橋,然後全軍順利渡河。
而自從滿達海選擇了後撤之後,清軍似乎就交了好運了。
先是搭建浮橋的時候,上游的秦朗軍半點也沒來搗亂——比如從上游往下放火船、浮雷。
接著撒出去的探騎呢,雖然在宿遷境內遭遇到了敵人,但至少證明了宿遷和清河之間的道路線路是真的聯通暢通的。
這可不就是一個大好訊息?
而對滿達海來說就也是最好的訊息。
秦朗軍在宿遷境內是沿著大道佈置起了防線,可那又如何?擊破了就是。
探騎查探到的訊息,那防線明顯是倉促之間佈置起的,這顯然阻擋不了他手下的大軍。
也就是宿遷境內的百姓撤退的太乾淨了。
到處都是一片空地,很多村落的水井都給填埋了,顯然對手打定了主意要堅壁清野。
不過這些都不是事。
清軍在從淮西出來的時候就帶有不少糧秣,多的不敢說,一個月的吃食還是有的。
而滿達海也很有自信,覺得自己根本就不需要一個月,甚至只需要十天他就能突破秦朗軍的沿途阻礙殺進海州了。
到那時候,豈不是老鼠掉進了米缸裡,那裡還會缺口吃的?
這海州可是現今之天下有名的富裕之地,工廠眾多,人口眾多,秦朗能把宿遷的百姓給搬空,可一個宿遷也只多十幾萬人,一部分塞進宿遷城池裡,再一部分遷移走,也不算太大的攻城。
可是,一個海州卻有近四十萬人口。
後者的人口增長速度曾經一度驚呆了所有人,包括秦朗。
因為在他去到海州之前,海州全州的人口也還不到十萬人。
但現在光是沿海地區開闢的鹽田所需鹽工,數量就多達五六萬人,內中不少都是從黃淮以南區域逃來的灶戶。
朱明一朝,灶戶的社會地位十分低下,生活也極其貧苦。當然二百多年時光中,不乏有人從中脫穎而出,可對比灶戶的龐大數量看,那顯然是其極少數的。
就更不用說隱藏在兩淮浩蕩無邊的蘆葦蕩中的私鹽僚子了。那裡頭的人丁民口全然被上面的鹽商所掌控,過的日子猶如奴隸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