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三章 滿達海的選擇(第2/2頁)
章節報錯
……
早在去年時候,海州本地的百姓就都已經知道來年要打大仗的訊息,不過這並沒有妨礙他們在開春後緊張的忙活春耕,播種糧食。
但海州之地的百姓與其他地方相比所擁有所具備的另一個大特色——堅決的執行命令,卻也在三月初被展現的淋漓盡致。
閱讀網
上面一聲令下下,數以萬計的百姓就背上了自己的家當,偕老婦幼的去往了就近的城市避難。
沒有耕種完的田畝也毫無可喜的毅然拋下,甚至一些村子裡的百姓,在轉移的時候都決然的把村中的水井全都填實,把來不及帶走和掩埋的糧食物質也全都燒燬。
等到淮西清軍集結完畢然後開到運河(黃河)沿線時候,整個宿遷和沐陽已經變成了一空地。
大量百姓被轉移到了宿遷城內和宿遷以北的邳州地區。
因為宿遷和邳州之間有一個不小的駱馬湖,後者是南北走向,而邳州在宿遷的西北,這麼一來就像是一個直角三角形。
宿遷是這個三角形的尖點,這裡只要抗住了,清軍就不可能越過宿遷城池殺入其後的邳州去。而同樣又是駱馬湖,其中部與沐陽縣城近乎平行處有一座山,司吾山,那裡就是秦朗的發家之地。也是秦朗早年修築完善之地,清軍想要從那裡經過,談何容易?
而且過了司吾山向北殺奔邳州,還有沐水、沂水、泇水、武河、通河等多條河流相阻,現在可不是河流封凍的冬季了,那一條條河流甭管有多寬,對清軍來說都是難題。
倒是從宿遷往東北,過沐陽至海州,期間只有一條沐水。
而且海州作為秦朗治下名義上的首府,緊挨著鬱洲山島,那裡顯然很重要很重要。
不說政治、財富上的意義,只說那裡作為距離鬱洲山島最近的地方,近兩年裡已經陸陸續續承載了不少從島上轉移出來的工廠作坊,只是這些工廠作坊和內裡的工人,那意義就不是一般巨大。
比如說槍械工廠,還有手榴彈、火箭工廠,以及鐵甲工廠。
槍械製作沒什麼可遮掩的,無論是鑽頭、車床,還是別的,都不是秦朗的獨家手藝,不比火炮鐵模堆碳,後者可是很有保密意義的。
手榴彈、火箭和藥粉局也都一樣。
鐵甲製造更是如此。
鬱洲山島上的水力鍛錘捶打好了鐵片,然後送到這兒讓工人進行二次加工——編甲,這顯然沒保密的必要。
如此之類的工廠作坊還有不少,比如說棉甲,除了棉花鐵片的鍛打外,最後還是需要手工,那也被放到了海州。
還有炮車炮架工廠,運輸車輛製造工廠,衣服被褥帳篷皮袋等物品的加工廠,各類鐵器和各型號炮彈的製造工廠,以及‘紙彈’的加工廠,和已經擴大了又要擴大的紡織工廠,鹽田面積越來越廣大的鹽場,以及製作海魚、肉醬、炒麵、果乾的軍糧廠,捲菸廠、鯨油作坊等等。
最後就是大量的物資儲備倉庫,從糧庫到軍需,是無所不有。
所以海州要是被糟蹋了,那給秦朗的打擊一點都不弱於清軍南略入塞給朱明的創傷。更別說軍中大批將士的卷屬都在海州安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