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三章 這才是真愛(第1/2頁)
章節報錯
清軍現在還控制著榆林這個通往北面草原的要口,而很顯然,秦軍在榆林外並沒有兵馬布置。
坐鎮榆林的勒克德渾一直有向草原撒出探馬,可顯然他沒絲毫的發現。
大草原雖然廣闊,可行軍打仗卻不是隨隨便便就可以矇頭走的。你就是不考慮糧道的問題,也要考慮水源補給不是?
要知道榆林外頭,除了靠近榆林一帶的綠地外,那就是茅屋素沙漠啊。
在明朝中後期時,為長城城牆
“扒沙”一直是一項國家大事。扒沙費用浩大讓明朝的文武百官們愁得抓耳撓腮。
可不扒沙的後果是
“虜騎出入,如履平地;掠我財物,淫我婦女”。所以惡劣的地理環境限制了秦軍的行動軌跡,勒克德渾撒出去那麼多人緊緊盯著方向,一旦有秦軍活動的痕跡,是絕逃不過他的眼睛的。
而既然勒克德渾沒有發現,那就很大可能意味著沒有秦軍,這可不就是一條唯一的生路嗎?
從榆林出塞,穿過毛烏素,渡過黃河,再往北可不就天高任鳥飛了?不說多,只要能突出去一兩萬八旗,嶽樂就有足夠的信心去堅信韃清能逢凶化吉,重新崛起。
這不是他看不起喀爾喀蒙古的,而實在是喀爾喀為首的漠北蒙古,真心沒什麼值得被人所看重的。
論人口,他們連漠南蒙古的一半多都沒有,可能都不足二十萬人,並且歷經的戰事也遠遠不如漠南和漠西蒙古豐富。
前者一直夾在明清之戰中,以至於丁口大減,後者也歷經了固始汗征服藏地和對俄對中亞哈薩克一系列的戰事。
並且喀爾喀蒙古也不是衛拉特蒙古那樣有著固始汗這麼個共認的領袖,至少大部分的衛拉特蒙古承認固始汗的領導地位,可喀爾喀蒙古呢?
他們自身三部之間都還內鬥不斷。只要歷經百戰的八旗兵能有個一兩萬人逃入漠北草原,嶽樂怎麼看都覺得喀爾喀蒙古根本不值一提。
而有了十幾二十萬的喀爾喀蒙古做養料,嶽樂相信韃清必將崛起。只不過他自己是註定看不到那一天了。
或許很快他就要死在秦軍的槍炮下了。嶽樂吩咐兩個侄子去做事,自己便出現在了前線陣地,舉著單筒望遠鏡不足的打量對岸的炮兵陣地。
那黑黝黝的炮口似乎更多了。蒲津的黃河水面攔不住對岸的重炮,更攔不住秦軍的渡河。
別看他們這兒也準備了很多的火箭,也準備了一些大小口徑的火炮,但差距真太大了。
何況誰又敢說秦軍就真會盯著蒲津這一個地點渡河呢?楚漢相爭時候,韓信平魏王豹之亂,不就是過不了蒲津便繞道黃河上游的夏陽強渡,這才平了魏王豹之叛嗎?
然而秦軍有充裕的兵力來分兵渡河,嶽樂手中可沒有充裕的兵力沿河節節佈防。
價值河西那邊的噩耗也不可能長時間封鎖,這怎麼看他這裡都是要玩的局面。
但身為宗室大將,哪怕社稷要亡,嶽樂也斷無退縮逃避之理。甚至連長安的多爾袞和潼關的阿濟格也都是這麼個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