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成棟同樣得意洋洋。

這次大軍雖然不是直入關中,好教他衣錦還鄉(銀川),風光無限。但大軍入河西,反兜東向,他趙成棟早晚能風風光光的回鄉炫耀。

這簡直是太美了。

就是一旁的趙良棟,都也是歡喜大過憂慮。

因為他的投敵,銀川的親族家人可是過了一段苦日子,但現在一切不都苦盡甘來了嗎?

趙家在銀川也算是個大戶大族,可自從他趙良棟領兵投了秦朗之後,韃清治下的趙氏日子可就過得不怎麼樣妙了。

韃清倒也沒有把整個趙家抹平,但又是徵糧又是獻銀,趙氏一族的血都要被抽乾了。

趙良棟的父母也都健在,當初訊息傳到銀川,他們是立馬就投繯自盡,舉火自焚的,橫豎在明面上人是死了的。

但事實怎麼樣,大家都清楚。

趙良棟從他曾祖那一輩起,就已經投身仕途,其祖其父都是官身,趙家在銀川當地甚有名望,絕對的名門望族。韃清失了京城,實力大衰,正是根基不穩人心惶惶的時候,這種情況下顯然不可能施雷霆手段將銀川趙氏整個連根拔起。

要知道,整個北直隸之戰中,被秦朗俘獲或主動投降的文武官員,可絕不只趙良棟一人。

更何況趙家多少也給了他們一個臺階不是?

然而趙良棟內心裡可就複雜了。

因為他的選擇連累到父母親族,他都不知道進了銀川后該怎麼面對。

他可不是趙成棟這種同族子弟,趙良棟這一門乃是趙氏一族中頂門戶挑大樑的嫡系,趙成棟則早就是旁支了。而且趙成棟光棍一個,父母早死,無妻無子,他就是明瞭明的投效秦軍都不會對趙家有損害的。

不過萬幸的是,一切都要過去了。

趙家這三年裡固然被壓榨的極慘,但只要人還在,那就一切不成問題。

他爹也不過才半百之齡,只要腦子不太蠢太笨,及時轉變頭腦,未來在新朝未嘗不能有一番作為呢。

所以,趙良棟有點近鄉情怯,但更加喜憂參半。

“快要到了嗎?”李軒向旁邊的蒙古嚮導問道。

“回將軍話,就快要到了,前方就是集亦乃!”

一個大明實力鼎盛時候才有被納入半途中的水草豐沃之地。

其位於居延海畔,水草豐美,又有弱水及其支流張掖河同河西走廊相接,曾經是蒙古人南下的主要途徑之一。

洪武二十六年之後,明朝在河西新湖(額濟納高勒設定了威遠守禦千戶所,在肅州與亦集乃中間設立了威虜衛、白城子守禦千戶所,連線亦集乃舊城。這一衛二所一城亦成為明初明軍屢次出征蒙古的據點。亦集乃城亦成為洪武永樂年間行都司控制區的最北界。

著名的叫門天子在叫門之前曾經三次出兵北伐蒙古(土木堡是第四次),三戰三捷,其中就有集亦乃之戰。

明軍兵分兩路,東西夾擊,長途奔襲兩千餘里,韃靼阿臺汗本部兵馬幾被全殲,明軍降其部落,先後獲其部長一百五十人。韃靼由此日漸衰弱。

瓦剌(也先)由此尋到了一統蒙古的契機。

但是現在集亦乃則早早就成為了秦軍鐵騎下的綿羊,這裡也將成為秦軍南下河西的通道。就沿著蒙古人曾經南下的道路,直入肅州。

那和碩特的固始汗已經殺進了藏地,留下了侄子鄂齊爾圖汗堅守天山南北的和碩特故地,亦接任了衛拉特盟主之位,只不過子鄂齊爾圖汗麾下只有部分和碩特蒙古,他的孫女婿準噶爾臺吉僧格領導的準噶爾蒙古,論實力可能比鄂齊爾圖汗都要強。

但很可惜,準噶爾蒙古現如今正處在內亂時候,僧格的繼位讓他兩個異母兄車臣和卓特巴巴圖爾不服,謀取而代之,彼此戰亂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