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 飲馬渡秋水(第1/2頁)
章節報錯
文懷忠、劉之幹帶領的滕縣明軍已經與高傑、金聲桓匯合了,兩軍相加小四萬戰兵,算上輜重民壯足足六七萬人。
卻始終逡巡在徐州城北的鏡山不敢再向前一步。
前方的徐州城已經被清軍團團圍困了多日,炮聲轟隆,一刻不停,金聲桓是心急如焚,卻又只能眼巴巴的看著無力作為。
一切還是要看秦朗軍的表現。
如果秦朗軍也名不符其實,那給金聲桓再多的熊心豹子膽,他也不敢憑一軍之力去與數萬清兵交鋒的。
不過秦朗軍的行動速度雖快,但海州到徐州足足有四百里,哪怕鬱洲山島的人馬在秦朗抵到之前就已經做了準備,但大冬天裡穿行四百里,等到兩邊接觸上的時候,那也已經過了整整八日。
主要是火炮的轉運拖累了行程。
再次見到金聲桓的秦朗給嚇了一跳,這個眼泡發黑發腫,面色暗黃,可兩眼卻血一樣通紅的鬼傢伙是誰啊?
“叫駙馬見笑了。金某妻兒家當盡在城中,如今危在旦夕,而金某已經領兵明明在外,卻始終不敢邁前一步,實在是無顏以對……”
一旦徐州城被破,自己和手下一干人的家眷盡數落入韃子手中,那不管是被殺被辱,還是被韃子拿來要挾威嚇,其後果都是金聲桓所難以承受的災難。
他要是還能吃喝睡臥一如平常,那才冷血的叫人心寒呢。
秦朗對金聲桓的瞭解不多,只知道這傢伙在原本歷史上投清又反清,然後打出了gg。因此對金聲桓的印象並不很好。
也忘了從哪兒看到的文章了,反正記得文章的大致意思就是——明末投清又反清之人,極少是出自民族大義,更多為自身得失。
所以啊,這金聲桓在秦朗眼中就一直很一般。
哪怕因為溫家的關係,秦朗與金聲桓實則還有著一層遠了十萬八千里的‘親密關係’。
但現在看到金聲桓這鬼樣子,看到金聲桓直接打馬奔到自己的營中,秦朗對他的印象卻一下子轉好了不少。
“金將軍放心,我軍既已抵到,那不日就將過河西向。”
軍事雷達在手,秦朗很清楚清軍已經擺好陣仗等著他過黃河了,而秦朗也不覺得多遲延幾日有什麼好。今日先就歇一歇,明天他就要移兵到黃河對岸,如果可以,就是當天過河自是說大話了,但次日裡肯定要開打的。
金聲桓的眼神一下子明亮了,這些日子他是心急如焚,睡覺都不安穩,一閉上眼就老是看到徐州城化作一片火海,自己的妻兒,自己在城中積累經營的一切全都在火海中化作了灰燼。
亦或是清兵在城中燒殺擄掠,在自己的妻妾身上為所欲為的模樣……
那每次從睡夢中驚醒他都是一身冷汗,然後就又忍不住歇斯底里的發洩著。
他都已經不止一次的想到“投清”這兩個字了。
要不是秦朗軍已經在來援的路上,而且徐州城方向始終炮聲不絕,讓他還抱著一線生機,金聲桓可能都要控制不住自己了。
高傑就是個廢物。
看到清軍主力西來後,選擇的第一個打擊目標是徐州而不是歸德後,那一邊是勸金聲桓穩住,另一邊就急忙派精銳回援歸德。估計還都已經下令了,一旦事情有不對,他媳婦就會立馬帶人棄城而逃。
金聲桓現在最煩的就是高傑了。
憑什麼他的運氣那麼好?自己的運氣就那麼差?
這或許就是不患寡而患不均吧。
高傑在解徐州之圍上肯定是不會賣力氣的,他現在的心思更多是保持自己的實力。而文懷忠的淮揚標營和劉之幹的殘兵敗將,金聲桓又通通不放在眼中。你說他除了秦朗,還能指望誰呢?
“駙馬大恩大德金某銘記在心,此戰旦聽吩咐,敢不效死!”
“哈哈,金將軍言重了。你我友軍,都在為國出力,相互憑靠豈不是理所當然?”
這些套話就不需要說了,秦朗還沒給金聲桓說明意思呢,他是要單獨行動,而不是與鏡山明軍合流。
眼下的徐州之戰,秦朗等於是開了地圖在打仗,看了清軍的那番佈置後,他覺得這一戰也並不難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