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別說什麼下雨天的火器就沒用了。

人家早早就在津門城頭,在城外營寨裡搭好了戰棚。外頭的雨水下的再大,裡頭的秦朗軍打槍放炮照樣依舊。

所以,清軍才特意把秦朗軍從明軍序列中挑選出來,給予‘秦軍’的稱謂。

這代表著韃清對之的重視,更代表著韃清的一種認可。

豪格對秦軍說不上恨不恨的。

雖然津門那個坑叫他跌的不輕,但他也因此而重新得到了一機會不是?

眼下多爾袞主導的入關之行碩果極其豐厚,這就叫他這個攝政王的權威變得難以撼動了。

豪格早晚要低頭的。

他不想被邊緣化,不願意被徹底的打倒,那就只能儘可能的強大自己,而戰爭無疑就是自我強大的最好方法。

利用戰爭他可以獲得更多的功勳和繳獲,他的影響力可以保持,他的正藍旗可以繼續的強大,他也能成為兩黃旗的那波人制衡多爾袞的一枚重要棋子。

豪格不傻的。

歷經了此前的大起大落之後,他要是還認識不到自己與兩黃旗關係的變化,還不能真正的把自己的位置擺明白,他就太沒腦子了。

而且甭管兩黃旗現在有多麼的無聲無息,甭管布木布泰在多爾袞的強勢下表現的有多麼安分,可想也知道那把椅子他們是不可能讓給多爾袞的。

這個時候,想要縮起來的兩黃旗和布木布泰母子,就只能更多的指望其他人來與多爾袞抗衡,而他豪格顯然就是再合適不過的一個人了。

不過,豪格清楚自己想要領兵,首先就必須對多爾袞低頭。

這代表著一種認可,一種承認。

認可多爾袞現今的地位,承認多爾袞攝政王的權威。

如果沒有津門之戰,豪格早晚還是要低頭的,不過這事兒應該不會那麼快。

現在他在津門是栽了個跟頭不假,可親王爵位復了,還拿到了南下的軍權,哪怕這支四五萬人的清軍含韃量嚴重不足,可好歹獨當一面了不是?

豪格先引兵掃蕩齊魯,看不能順利的把一切棘手問題都給解決了,後續還有多鐸帶領的另一支含韃量比較高的後續清軍。

既是在給豪格壓陣,也是作為豪格軍的支援。

若是可以,多鐸就會領兵對江淮發起一次試探性的進攻。

“王爺,滋陽城圍足有二十里,三千秦兵如何能顧得來?只要四面開花,虛虛實實,晝夜不停不休,不需幾日便可叫城上守軍筋疲力盡。況且我軍中還有大量重炮,想要拿下此城,那還不是易如反掌?”

鰲拜很理所應當的說著。

他太有對付烏合之眾的經驗了,只要不斷的佯攻實攻,虛實結合,虛虛實實,不幾天就能把烏合之眾的精神給搞崩潰,然後他們計程車氣就也一樣崩潰了。

那時候就只剩下收割了。

雙目寒光凜凜的看著城頭上立著的一面‘秦’字大旗。

是,他是不很秦兵。

可如果有機會的話,他一定會好好的感謝秦兵的。

但凡敢不投降的,他一定會利索的送他們見閻王。不折磨他們,不虐待他們,那就是他肅親王最大的善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