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 男怕入錯行(第1/2頁)
章節報錯
四萬五千軍對戰一萬兩三千人。
如果是野地裡的浪戰,豪格都已經可以準備向京城報捷的軍報了。但這是攻城戰,攻城戰中三倍餘的兵力優勢又哪裡算什麼優勢啊?
若滋陽城內的一萬兩三千守軍全都是秦軍,豪格根本就不會有戰而勝之的勇氣。
別說是作戰時並不無腦莽撞的豪格了,那就是素以作戰勇猛著稱的鰲拜,都不會叫手下軍兵與滋陽城死磕。
清軍攻打堅城固壘,向來是靠兩件法寶,一是長期圍困,斷守軍糧草;二就是內奸內應。
但今天的滋陽城內,內奸內應是沒有多發揮的餘地的。城內的三巨頭,那一個個對曲阜孔家都警惕著呢,而且守城軍兵的主力也不是地主武裝,孔家的影響力根本無從發揮。
長期圍困,斷守軍糧草,卻又要花費巨大的時間。
這對比清軍南下以來是‘銳不可當’,橫掃魯西千里如席捲,真就太不匹配了。
還好滋陽城內的一萬兩三千人絕大多數都是烏合之眾。
陳艾山組織起的人馬跟朱以海拉起的人馬,在清兵眼中就只是團練武裝,而後者的成色他們早就心知肚明。
續順公沈志祥殺奔濟南府的那支偏師,明明才三千人,內中八旗兵更只有少少千把人,還都是漢軍旗,屬於沈志祥的老部下——他投清時候帶去的家丁。
可就是這樣的一支人馬,卻是橫掃濟南府,已經把德王朱由櫟和齊魯巡撫王國賓嚇的跑去泰安州了。
而要問這個範圍有多大?
那就等於把後世的德州、泉城、濱州和東營四市全算上,再加上淄博市的一半。
所以,豪格眼中的滋陽城那就是三千秦軍外加三倍於秦軍的烏合之眾。
後者非但不可能成為秦軍的助力,反而會大大拖累秦軍的後腿。
甚至他們才會是清軍此戰的勝利之源。
“城內的治安巡兵都安排好了嗎?”
王英東內心裡如是在打鼓,但人還是強制鎮定下來,面不改色的對邊上的陳艾山說道。
後者不知兵,但卻是比較有自知之明,把指揮權交給了王英東,自己領著五百人彈壓著兩千餘各地湧入的敗兵和鄉勇民兵,組成了一支支巡邏隊和治安隊,負責整個滋陽城的安穩。
雖然滋陽城內的人口比之巔峰時期已經大大減少,內中的豪門士紳更是寥寥的,可也不能因此而放鬆了警惕啊。
陳艾山不止組織了大量的治安維穩部隊,還給城內的所有人家難民都編組編隊。沒有明令和命牌之類的東西,你想要出去轉都難。
一切都是為了防止城內可能出現的清軍內應。
這些年,大明在清兵內應這個問題上,可吃了太多的虧了。
“官泰安心就是,城內有我,萬不叫之出錯。”
陳艾山說的很有自信,他在滋陽城待的時間雖短暫,滿打滿算也不過一年半光景,但在城內留下的痕跡卻是很深很多的。
朱以海舔了舔嘴唇說:“後勤供給和民丁勞力之事,你也儘可安心。本王時刻都盯著呢。”
滋陽城內的三巨頭分工彼此明確清晰,王英東負責打仗,朱以海負責民壯和物資轉運,陳艾山就來彈壓全城,維持內部秩序。
然後朱以海和陳艾山就都下城牆了。
他們再待下去也沒屁用,還不如回自己地兒做事兒呢。
當然,倆人也並沒有真的回自己的辦公地做事兒,因為沒什麼事兒好做的啊。
大炮還沒打響呢,戰事還沒開打呢,真的沒啥事兒可做的。
城內臨近城牆位置的百姓全都已經撤離了。房屋或是被拆了當木料磚瓦備用,或是被重點加固成為一個支撐點,比如滋陽城的城隍廟。
城東的府城隍廟和城西的縣城隍廟,都被重點加固了。
城內城外的很多寺廟,比如城南外的諸天寺,還有萬壽觀,以及城內的臘八廟、佛爺廟,百子堂和火神廟,早在之前清軍南略時便已經被毀了。
陳艾山也早就組織人力對這些廢棄的廟宇進行了徹底性的挖掘。
磚瓦石料木材通通被拖回了城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