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 來來來,咱寫點劉備文(第1/2頁)
章節報錯
“這些年北地各省連年災害,天災人禍,兵革不休,這之前是大明的包袱,現在就全壓在李自成的身上了。他本身又有那麼多的兵,怎麼養活那麼多的兵都是個大難題。”
“現在又有了吳三桂。就光關寧軍那一撥人馬,一年就要幾百萬錢糧。這一年幾百萬的糧餉李自成就是願意給,他哪裡又有呢?北地各省殘破啊。”所以從某種意義上李自成夾官拷響就是一種必然現象。
“迎闖王,不納糧”的口號,叫其部隊迅速發展為幾十萬大軍,並掌握了戰場上的主動權。
可嚴重的後遺症,也使得李自成的政權喪失了封建時代的主要收入來源——田稅。
雖然在襄陽李闖集團已經開始改弦更張,意識到一個新生的政權,為了養活新政權的大批官員和軍隊,就必須建立正常得稅收制度。而在眼下的農耕時代,一個國家的稅收主要來源就在於農業的生產,制定切實可行的農業政策,以恢復和發展農業生產,保證穩定的稅收來源,這才是正途。但想要徹底的扭轉還需要一個過程,這個過程的速度並不慢,可偏偏襄陽建制之後的李闖集團發展更為迅速,整個擴張形式堪稱為突飛猛進。這就大大加劇了轉變的進度和難度。
現在短短一個多月,李自成就從關中打進了京城,既然已經到了京城,那就等於取得了正統,在爭奪天下的這一程序中拿到了節點,李自成也必須大規模的犒賞自己的手下將士,這樣才能更好的收攬人心,安定人心。
如此李闖軍開始‘舊態復發’,夾官拷響,以此來增加收入,以渡過眼下的難關,可不就很順理成章了?更別說他們還擴大化,把目標進而擴大到整個京師富戶之家,這是要把士紳豪強通通往死裡得罪啊。
“想想李自成之前的口號,現在要改弦更張,可沒那麼容易。”
“最主要的是,他手中現下根本就沒多少錢。”
“本來錢就不夠,現在又要分出一大筆給吳三桂,這可能嗎?但同樣的來說,吳三桂投降了,你李自成總不能才受了降表轉頭就來削藩削兵吧?吳三桂也不會願意啊。”
所以,李自成為了解決自身的經濟危機,拷掠降官就是必然,而吳三桂本身也是大明降臣啊。李自成打在京城百官們的身上,那痛在吳三桂的心上。
任是誰換成吳三桂,他見了也會心生忌憚,會對李自成政權產生極大的不信任。更別說歷史上的劉宗敏盲目蠻幹,不加分說的把吳三桂的家都給抄了。
“所以我覺得吧,這兩邊就只有一個打了。再說,吳三桂的親爹和兄弟都在皇帝手裡呢,李自成能信他嗎?”
“可這一打吳三桂的路就只剩下一條了。他只能投靠韃清。韃清又不是白痴,怎麼可能眼睜睜的看著不動彈?”
“多爾袞這時候只需要輕輕的壓一壓,吳三桂就只有投韃。除非他想為大明盡忠。”
秦朗說到這裡,臉上露出鄙夷的笑容,就連白太海也知道想叫吳三桂為大明效死叫遼東軍兵為大明效死那是扯淡。
“偏偏吳三桂距離京城又太近了,又握著山海關這個進出關外關內的通道。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兩邊談不妥,李自成肯定不會放任他不管的。”
“到時候吳三桂投奔韃清,引清兵入關。”
“這一戰李自成打贏了還好說,怕的就是他吃敗仗。只要他一仗打敗,李闖軍的整個無敵氣勢就沒了。”
“別看他們這段日子裡橫掃千軍如卷席的,威風的不可一世,李順的根基太淺薄了。當初他做流寇的時候也把士紳豪富這一塊得罪的太狠了。”
嗯,就算沒有京師的夾官拷響,天下士紳豪強們對李闖政權的印象也差的要死。
“只要其勢頭一敗,各地計程車紳降官就肯定會聞風而動,有大批反正的。而李自成勢頭一敗,韃清勢頭可不就起來了,隨後攻入關來,有山海關在握,那時候跟之前幾次入塞南略可大不同了。到時候韃清殺到京城下,李自成是攔不住的。”
“要是李自成真丟了燕京城,你就老老實實的投韃子。”
秦朗這段話的資訊量太多太大,而且也太刺激了。白太海都要流眼淚了,他可以投李自成,沒說要去投韃子啊。
還老鼠尾巴小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