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你怕什麼怕?(第1/2頁)
章節報錯
李猛、李軒接到命令後,臉上各自流露出了不同的神色。
李猛是發愁,年紀已經不小的他,很怕出漏子,何況他也從來沒有帶領過那麼多的人。
哪怕現在的秦朗軍經過了幾個月的磨練,行軍駐營都已經有了自己的一套制度,他只需要按制度行事,似乎就出不了什麼錯。
早在紀莊時候秦朗就專門訓練過駐營,因為他對軍兵駐紮也一竅不通,不知道多少人應該對應著多大的營盤。不知道營盤內的一應設施該如何去安置擺放……
那就實踐出真理了。
一個班一個營帳,前後營帳需要間隔多遠是安全的?著火了之後才不會牽連到其他營帳。
亦或者是一部分營帳密集安置,然後在外頭設定足夠的空間來防火?
但那一部分營帳該是多少才叫合適?
營地會不會太大,以至於防守都成了一個問題?何有營地之間需不需要柵欄阻隔,以便在營寨被破之後,內中依舊可以組織抵抗?
還有夜間遭遇戰事了,軍兵要怎麼才能迅速集結?是不是需要在營帳中間預留空地呢?
然後就是吃飯喝水的問題。
鍋灶又要距離軍帳多遠才合適?
距離水源又需要多遠恰當?
還有軍中的牲畜,它們又需要給予多大的空間,還有放置在哪個位置合適……
並且紮下一座牢固的營地需要多長時間,需要多少物資佈置,行軍打仗的時候可要預留足夠的時間。
再有就是夜間值守的事兒。輪到誰論不到誰,然後第二天誰該幹什麼誰能輕鬆一些,那也需要一張制度。
反正這事兒上是一大堆的難題。
秦朗一竅不通,李猛對此也麻爪的很,他當年只是一低層武官,是聽命行事的人。
所以一切都需要秦朗一點點的其摸索,一點點的;熬演練。
然後把結果結論一條條的記錄下來,再死死的印刻在所有軍官的心中。
秦朗此前出小柳莊,那距離紀莊才是十里遠,出海州,則是有舟船之利,現在李猛要帶著小兩千好人奔赴徐州,沿途路上要怎麼走,怎麼才能安安全全,他壓力山大。
而李軒就是滿臉的興奮了。
作為秦朗作為親近的幾個人之一,李軒本該才是秦朗手下的第一人,然而在步騎之間,他因為精通騎術被派去了馬隊。
對此李軒是毫無意義的。騎兵先天上就比步兵牛。
且又因當時的人數還少,那時候馬隊的地位是一枝獨秀的,與他的地位是十分匹配。
可現在步軍的兵力越來越多,而馬隊的數量卻十分難產,秦朗縱然有大把的銀子在,也難在江淮買到好馬。
李軒於是就眼睜睜的看著王英東、雷鐵柱、夏興全、呂大用,乃至是丁進這樣的後起之秀,一步步的超越了他。
人家手下好幾百上千人,李軒手下才幾十號人,他可就難再坐穩了。
“怕什麼怕?”
“打仗就少不了死傷,就免不了勝敗。”
“我看中的是實戰經歷,是歷經了實戰之後得出的得失。你就是真吃虧了,又怎麼樣?”
“精兵強兵都是從戰場上殺出來的,不是操場上練出來的。”
秦朗不會對外宣稱自己不看重勝敗,但是在李猛李軒跟前,他不需要遮掩。
他手下人的先天基礎很好,但戰陣經驗還太差勁,這個缺陷還是儘可能的補充上好。
雖然討伐程繼孔這一戰比之真正的大陣來不值一提,可有總比無好。
秦朗自己卻沒有親去徐州,不是因為他對徐州的戰事漠不關心,而是因為海州地區的雨季就要來到了,接下來鬱洲山島上肯定事兒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