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明升暗降(第2/2頁)
章節報錯
這極大的影響到了史可法,因為史可法手中雖無多少經制明軍,但史可法大量召集鄉兵民壯,這就需要大筆的糧秣耗費,還有軍器軍備的支撐。
清兵刀鋒臨頭的時候這自然無話可說,但現在麼,這筆耗費的用處可就有的說法了。
所以別看江海的危難解除了,但史可法依舊對小袁營無可奈何,甚至除了已經過河的汪敏外,都很難抽出人馬去增援邳州。
他在接到邳州人馬大敗小袁營大將高陽,陣斬之,而後還發兵收復了沐陽縣城的訊息後,當然很高興了,可隨後對邳州的求援卻心有餘而力不足了。
但放著邳州一地來應對小袁營的壓力,這任怎麼說都有些說不過去。
秦朗是江淮大明的功臣,陳艾山就更是功臣了,雖然這個功臣之前逃跑的很快。
於是楊遇著這名史可法的心腹幕僚就出馬了。
他的任務是探看邳州的情況,看邳州有沒有可能頂住小袁營的可能,然後再細細的“看一看”秦朗。
不是看秦朗這人究竟是不是個人才英傑,而是看秦朗軍的性質。
結果楊遇著被安排的是明明白白。
如此個關鍵時刻,不管是陳艾山和秦朗,還是劉源、汪敏,誰都不會拆臺的。
因為之前的事情,四人現下都已利益同盟了。
汪敏官升一級,雖然手下的兵馬沒見增多,但一直以來他都在積極的為秦朗牽線搭橋,無論是戰前還是戰後,可撈了不少好處。
劉源著跟陳艾山一樣,文官敘功升職,那是要報上燕京的。在燕京不出亂子的情況下,金陵的六部就是大半個擺設。
這般同心協力下,楊遇著豈能不想當然?
史可法心裡有些高興,他已經接到確切的訊息,就要從淮揚巡撫兼總督漕運的位置上走人了,能在臨走之前能聽到邳州的好訊息,也叫他了卻了一件心事。
“唉……”
楊原著退下後史可法半響嘆了一口氣。
從淮揚巡撫漕運總督到金陵兵部尚書,看似升官了,但明升暗降啊。
燕京的兵部還立著呢,大事上哪有金陵兵部尚書的份啊。
雖然從實際角度講,對比其他在金陵養老的五部尚書,兵部尚書還握著一丁點的實權,但比之實權在握的巡撫總督來可差的太遠了。
不過這也是很無奈的事。
宦海沉浮麼。
拿定主意,史可法起身往書房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