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明升暗降(第1/2頁)
章節報錯
上午天色轉陰,到了下午雨水就落了下,淅淅瀝瀝的雨絲不斷的打在淮安巡撫衙門的屋簷上。
楊遇著趕在天黑前趕了回來,才到了巡撫衙門,就被人迎了進去。
史德威跑出來,說著:“楊先生回來了,快請進!”史可法已經等候多時了。
楊遇著來到小花廳處,一眼看見史可法,忙上前行禮。史可法上前挽起楊遇著說:“明聰(楊遇著字)一路辛苦,到裡面說話!”
冰雪雖然已經消融,但這並不是說江淮的天氣就明媚照人了,尤其是現在下著雨。
到了裡面,就有人上茶,楊遇著坐下喝了口茶:“邳州的情況學生大致已有了眉目,我一路思量著,中丞的章程還是很合適的!”
以陳艾山來羈縻秦朗挺好的。
雖然秦朗這支實力不俗的人馬不被納入朝廷制度下,怎麼看都有些不妥,可現在的大明朝不妥的事兒多了。
並且就秦朗此前一系列的表現看,他跟那些反賊和韃清顯然攪合不到一塊去,這就決定了秦朗這支人馬的性質。
朝廷是可以對他放心的,至少在眼下這種環境下是可以放心的。
連劉肇基這種身經百戰的大將,在江淮江南半年有餘了,都一直無所事事,提領金陵大校場簡直就跟一笑話一樣,如此大明朝還能怎麼辦?
說句不要臉的話,只要秦朗不公開的舉起反旗,史可法這個淮揚巡撫就能對之視而不見。
畢竟眼下湖廣淮西之地亂做了一團,哪怕清軍離去之後,黃得功劉良佐的大軍也需要剿滅劉超後儘快返回鳳陽,防備張獻忠再次復來。
而且左良玉那孫子,為了躲避農民軍兵鋒,盡數引湖廣兵東下贛西,對於江南也是一顆定時炸彈。秦朗這點小事在史可法眼中根本不值一提。
只要他還是大明朝的旗號,那一切就都可以聽之任之。更何況秦朗幾次立下功勳,對於江淮對於大明還是有功之臣。
“海州、沐陽殘破,淮安以北,唯邳州尚可支撐。陳艾山現已擴軍千人,紀莊秦朗亦在加緊招兵買馬恢復實力,二者關係密切,合作無間。海州曹春旺先後兩次出兵沐陽,皆被擊退。只是曹春旺好退,袁時中難抵。雖袁時中一直未對邳州用兵,可其大軍已佔據了郯城,居高臨下,猶如一頭猛虎在側,叫邳州片刻不敢有疏漏。”
楊遇著這次北上,先後跟汪敏、劉源以及陳艾山都進行過密談,經過多方求證,對於陳艾山與秦朗之間的密切關係是很是有信心。
都敢拍著胸脯對史可法打包票,陳艾山為秦朗恩主,對之多有扶持,定可驅之如門下走狗。
嗯,雖然走狗這個詞很不好聽,但堂堂戚大帥都也是張居正的門下走狗啊。
現在清軍的壓力已經不復存在,但江淮明軍依舊壓力山大,一個原因是永城的劉超叛軍至今未被攻滅,二就是張獻忠。
後者被黃得功、劉良佐於潛山擊敗後,很快就聲勢再起,先是去歲末趁著左良玉退兵贛西的檔口攻佔了黃梅,然後又在今年初夜下鄲州,並連克鄲水、黃州、麻城等地。只在黃麻等地就招募丁勇數萬眾。
他部的存在是嚴重威脅到了鳳陽西境的安危。
隨著清軍逐漸北撤,歸德、徐州的明軍也有一部分人返回了安慶、廬州等地,那防備的就是張獻忠。
再加上荊北豫南的李闖軍,黃劉二將身上的壓力真如大山一般厚重。
同時,清軍的北返,頭頂懸刀的離開,也叫江南計程車紳階層重新活躍了起來,一大反應就是金陵軍備方向的轉移,從北轉而向西了。
那裡計程車紳階層跟左良玉這個丘八出身的粗鄙武夫尿不到一個壺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