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幼度動身北上的訊息,很快就傳到了馬盂山契丹捺缽。

「終於來了!」

耶律必攝低聲唸了一句,目光中透著一抹剛毅決然,對著身旁的耶律屋質說道:「于越,如你所言,南朝賊首應戰了。」

耶律屋質並不覺得意外道:「這是對於我們雙方來說,最好的結果。」

他們東契丹等不起,擔心中原拿下海東之後,威脅他們的糧倉重地。

而中原不想啃龜殼,彼此都存著主動出戰的心思。

這屬於兩國之間的默契。

但很明顯,中原是主動的一方,而他們是被動出戰。

耶律屋質並不覺得此事值得高興。

耶律必攝傲然道:「南朝賊首如此輕視我等,那就讓中原人知道,在草原上作戰,我們契丹不會輸給任何人。」

他這番話更像給自己打氣,說完以後立刻看向耶律屋質問道:「阻卜那邊還沒訊息傳來?」

耶律必攝早早地來到馬盂山,除了準備迎接中原大軍,還有一點就是想要說動蒙古的相助。

耶律必攝並非昏庸之主,他心裡明白兩國之間的差距。儘可能地拉攏一切存在的盟友,提升自己這一邊的力量,以此削弱彼此的差距。

草原的情況與中原不同,在中原一個國的崛起,往往需要很長一段的發展奠基。

而北方一個強大勢力的崛起,很多時候只需要短短的三五年時間。

成型的快,當然覆滅的也快。

蒙古就是如此。

契丹在失去對漠北漠南的絕對掌控,蒙古這個在漠北惡劣環境下生活的民族,憑藉堅韌不拔的性格開始嶄露頭角。

尤其是得到了北契丹耶律圈撒葛的支援,敵烈八部統一,零碎的蒙古族人開始臣服敵烈部。

蒙古漸漸走向統一。

草原的習俗,拳頭大就是王道。

蒙古這一起勢,東鄰的姐妹部落烏古、塔塔兒還有兀良哈,毫無懸念地選擇歸順蒙古。

這也跟早年契丹過於強勢有關,為了建立一個南到黃河,北至漠北的北方大國,雄才偉略的耶律阿保機親自征討党項、阻卜等部落,向北到達了烏孤山,抓獲回鶻都督畢離堇,向西打到了今阿爾泰山一帶,將吐谷渾痛揍了一頓。

這也導致了漠北遊牧部落實力大損,蒙古這一崛起,周邊沒有一個像樣的對手。

在國運的加持下,蒙古一躍成為了漠北的雄主,實力已經超過了扶持他成長,正江河日下的北契丹。

中原羅幼度一直在籌謀北伐,契丹這邊自然也不例外。

他們針對中原的強勢,也在竭盡全力地展開應對反制。

向東擴張收服女真是其一,與倭國聯合攻滅中原小弟高麗是其二,結盟北方新貴蒙古是其三。

想要與蒙古聯手,北契丹是最大障礙。

耶律必攝也一直在離間蒙古與北契丹的關係,初見成效。

耶律罨撒葛與兀氏乞兒嫌隙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