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六章 勘測啟動的前一晚(第1/2頁)
章節報錯
兩天的舟車勞頓之後,張甫跟所有通天河專案一批勘測隊員一起到達了雅魯藏布江大拐彎附近的多卡村,在這裡,他們將要進行最後的裝備整理,隨後向北進發,攀登字凍納峰,再沿著山脊向東北前進,繞過支巴龍巴,從恰木那山脊迴轉向南,登上赤擔峰。
這是一條極為艱險的路線,全程超過30公里,平均攀登海拔超過4000米,且一路上不會有任何補給,到處都是鬆軟的凍土和雪窩,甚至還有少量冰川遺留的裂隙,稍有不慎就會掉入其中。
登上赤擔山之後,他們將要對當地的土壤、岩層進行全面的勘測,繪製高精度地形圖,並對目標資料進行測量,論證方案可行性。
完成這一切之後,他們還要繼續向北,經過秋珠隆巴山脊,到達雪瓦卡村,直到這時候,他們才能獲得第一次的補給。
這一段路走完,又是接近20公里的距離。
全長50公里的路聽起來似乎不遠,如果是在平原上,走得快的普通人甚至可以在一天之內走完,但在高原高寒、積雪封山的條件下,一天能走10公里就已經是人體極限,更不用說他們還攜帶著各種裝置了。
所以,這段短短50公里的路,他們是按照10天的日程去安排的。
多卡村黨群服務站裡,張甫放下了身上沉重的揹包,長長地舒了一口氣,隨後對一邊名叫李睿的隊員說道:
“哎,給根菸,不行了,高反了......”
李睿斜了他一眼,有些沒好氣地說道:
“你有病吧?高反還抽菸,真不怕死?”
“你不懂,我這是心理高反,來根菸就好了你怎麼磨磨唧唧的,這兩天我那兩包游泳不是你抽完的?你知道那玩意兒多少錢嗎?我老爺子都捨不得抽,全讓我偷出來孝敬你了。”
“那你可真是孝死我了。”
李睿嘴上雖不饒人,但手還是誠實得很,他從揹包裡掏出兩包富春山居扔到張甫面前,隨後叮囑道:
“你真的少抽點,明天早上就要準備上山了,現在咱們海拔才一千六,幾個小時之內就會上升到4000,真出了高反,那是會要人命的。”
在之前兩天的相處中,張甫和李睿這一對富二代從相識到相熟最多隻用了幾個小時,相比起隊伍裡的其他人,他們倆的共同語言更多。
當然,這也並不意味著他們跟其他隊員的關係差,相反的,因為他們八面玲瓏的處事方式,整個勘測隊十幾號人對他們倆的印象都還不錯,甚至還有人直言他們打破了自己對於富二代一貫的成見。
普通人對於富二代的看法是什麼樣的呢?
李睿的家族做的是金融行業,接觸的圈子也偏上層,他可能還不太理解,但張甫一家是從摸爬滾打中起家的,三教九流無不交往,所以他倒是清楚得很。
不學無術、聲色犬馬、紙醉金迷.......
不可否認,自己以前確實也可以用這些詞來形容太平盛世的紈絝不就這樣嗎?但張甫自問自己沒有做過什麼噁心人的壞事,他的大部分精力都消耗在每年幾次的登山和探險活動裡了。
唯一一次陷入花邊新聞裡,還是被綠茶陰了。
所以,其實在很多時候,他對自己作為富二代的身份都不是那麼認可他倒是覺得,自己就是個很有錢的泥腿子、大怨種罷了。
張甫拆開一包煙,給周圍其他抽菸的隊員散了一圈,隊伍裡其他不抽菸的人見狀躲到了一邊,他倒也沒有矯情地說要讓大家去外面抽,因為他知道,在即將開始的艱苦任務裡,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互相容忍互相扶持,既然隊長沒有發話,那自己也就老老實實待著好了。
他深深吸了一口煙,隨後開口向一旁抽菸的隊長青皓問道:
“咱們還有新裝備過來嗎?我之前檢查過裝備了,應急燃料準備太少了,我算了一下,基本只夠64小時的用量,如果在山上遇到風雪,熱源維持時間太短,很危險。”
青皓點點頭,回答道:
“跟上級反應過了,他們會從甘登鄉里調一批過來,今天晚上就到。但是現在有個問題,我們的裝備重量已經基本接近飽和,如果要再帶燃料,要麼超重,要麼就要考慮拋棄其他裝備了。”
聽到他的話,隊伍裡其他成員紛紛皺起了眉頭,片刻之後,張甫開口說道:
“要不然把大功率手電扔了?這玩意兒我尋思也沒什麼用。”
“不行,這季節山上是有狼的,扔什麼都不能扔手電,要不然真遇上狼群,我們只能燒帳篷取火了。”
說話的是勘測隊裡的隨隊保衛李方,他和另一名保衛人員一樣都是現役軍人,如果說單純的高原登山經驗可能不會比張甫這個野外專家要強,但說起安全保障工作,沒有人能質疑他們的意見。
“減掉兩頂帳篷呢?現在雙人帳篷擠一擠可以住三個人,一頂帳篷佔的空間可以放六個高山氣罐,12個氣罐維持時間可以到48小時,再加上我們原來的儲備,基本上是夠用的。”
“帳篷也不能減,持續缺氧環境下休息是很重要的,一頂帳篷睡兩個人和睡三個人的空間是天差地別,如果有休息不好的情況發生,用不了10天,3天就差不多能要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