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束通話林零的電話之後,葉舟拿起筆在自己的本子上劃去了一條“近期任務”,然後又更新了一條新的任務:

定期跟蹤量子擾動監測專案進展。

在這條任務之上,還密密麻麻地羅列著一系列他要做的事情,其中包括“協助三尺實驗室解決光子暗化材料問題”、“完成第一次相干耦合實驗”、“完成新型聚變靶丸設計”、“跟蹤aes技術應用實驗”、“跟蹤核動力航發空中試車”等等,其中大部分的任務後面都被他標註了完成的時間期限,而那些沒有期限的並非不緊急,而是每天都要做。

看完自己的任務之後,葉舟深深嘆了口氣。

時間太少,要做的事情太多,現在的他恨不得直接把“生命之謎”的模擬全部一次性推完,然後克隆出一個自己來,讓他幫自己分擔一部分的工作。

可惜,這個想法也只能停留在幻想中,實際上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生物學和高階人工智慧的實現難度,比起核聚變來說只高不低。

連核聚變都還沒搞定,就更不用去奢望後面的事情了。

現在最重要的,還是把手頭的技術一件一件地投入到實用中去,進一步擴大技術和實力的優勢,徹底拉開與醜國的距離。

想到這裡,葉舟撥通了陳昊的電話,開始向他詢問當前幾個專案的進展。

“......南天門專案你自己是熟悉的,我就不跟你細說了,近期來講,我們主要還是有兩個突破。”

“第一個是核動力航發的試車成功,第二個是h20的全面換髮,在之後,h20的發動機數量會從4臺縮減到兩臺,節約出來的空間會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改成彈倉提升載彈量,一部分改為油箱提升航程。”

“在換髮完成之後,h20的最大航程預計可以達到29000公里,超過b2航程50%以上。”

“同時,h20所能攜帶的核導彈數量也會上升一個級別,具體的數量現在還不好說,但是目前的訊息是,大概可以攜帶16枚左右百萬當量的核炸彈。”

“除了南天門專案以外,目前進展最大的是.......”

“你等會兒!”

葉舟開口打斷了陳昊的話,然後問道:

“你再說一遍,h20可以攜帶多少核炸彈?當量是多少?”

“16枚百萬當量啊,怎麼了?”

再一次聽到這個資料,葉舟忍不住倒吸了一口涼氣。

實際上,醜國現役的b2轟炸機也是可以攜帶百萬當量核炸彈的,並且它所攜帶的b83核炸彈號稱是當前世界上最強的核炸彈,長度僅為三米多,爆炸威力相當於接近50個廣島原子彈。

但是,b2轟炸機可以攜帶的核炸彈數量是有限的,按照滿掛載情況考慮,它最多能攜帶的核炸彈數量是8枚,而現在,h20的攜帶數量是16枚。

整整翻了一倍!

這樣的資料看起來似乎並沒有多震撼,但如果舉一個小小的例子,就知道h20的核打擊力量的可怕了。

比如說,現在有一個國土面積為37.8萬平方公里的國家,它悍然發動了一系列的戰爭,威脅到了世界人民的安全,經過聯合國討論,決定要將這個國家進行人道主義毀滅,那麼,需要多少核彈?

歷史上,核彈只經過了兩次真正的實戰意義上的應用,其中第一次是在島國,投下的核彈爆炸當量為1.5萬噸tnt。

第二次也是在島國,投下的核彈爆炸當量為2.2萬噸tnt。

根據資料統計,這兩次核打擊總共消滅了29.6萬有生力量,讓80多萬當地人無家可歸,戰後重建工作週期長達數十年而這還是在該國其他地區沒有受到核打擊,生產力沒有受到根本性摧毀的情況下。

按照這個第二次核打擊中當地的900平方公里的總面積來計算,是不是意味著,只需要400枚2.2萬噸級別的核炸彈,就能使整個國家毀滅呢?

答案並非如此簡單,實際上,核彈的殺傷面積是隨著當量逐漸上升的,在爆炸當量為100萬噸的時候,核爆的殺傷面積可以達到150平方公里,相當於一個接近6公里的大圓。

如果按照這個資料,如果要對37.8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進行全覆蓋式的打擊,就需要3000多枚百萬當量的核彈,這對於世界任何一個國家來說,都是難以完成的任務。

但不可忽視的是,核彈爆炸的殺傷絕對不僅僅來自於光輻射、熱輻射、衝擊波,還有更可怕的輻射雲、核輻射汙染。

因此,在考慮到這些因素之後,對核彈殺傷力的計算應該引入“最終殺傷力”的概念,在這個概念下,相關的專家普遍認為,僅僅需要15枚左右的百萬當量核炸彈,就可以保證受打擊地區的存活人數降低到20%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