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五章 量子擾動監測專案正式啟動(第1/2頁)
章節報錯
國際合作策略確定之後,錢立勳馬不停蹄地組織起人員開始預約相關機構人員的談判日程,而葉舟則重新投入到羲和一號大型光纖鐳射器的技術指導工作中去,他們正在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嘗試為華夏推開未來發展的那道厚重鐵門。
而與此同時,還有另一個人也在試著用另一種方式,去繞過那一道門,窺伺門後的世界。
.......
qhd,華夏高能物理研究所,cepc地下實驗大廳。
林零跟隨著安裝人員進入了地下實驗大廳,完成了對六鼻二號量子計算機的最後安裝除錯工作,此時試執行已經結束,量子計算機執行狀況一切良好,在未來的幾個月之內,高能所將藉助地下實驗大廳中的超高靈敏度監測裝置,嘗試去解析量子計算機所受到的未知干擾的來源。
在這些頂尖的物理學家看來,只要干擾存在,那就一定是以物質或者能量的形式存在的,只要物質或能量存在,那麼就一定能被監測裝置探測到。
哪怕他們沒辦法查明干擾的具體原理,但只要能偵測到,就是一種巨大的進步。
正如這套cepc系統最初的目的一樣,他們也並不奢求去探明希格斯玻粒子的全部物理特性,但只要能穩定地產生希格斯玻粒子,就已經算是把人類物理學向前推進了一大步。
所以,對於“監測量子計算機執行狀態”這個看上去有些枯燥的課題,所有的研究人員都表現出了極大的好奇心,但與其他非專業人員不一樣的是,他們根本不關心前兩次擾動所傳達的“有意義的資訊”是什麼,也不關心那兩天資訊會把林零的地位抬高到什麼程度。
在他們眼裡,林零仍然只是一個普通的高能物理研究人員罷了。
“測試完成,ip1、ip2、ip3、ip4高頻對撞區監測系統工作正常,伽馬源工作正常,量子計算機執行狀態正常,cepc狀態穩定。”
“可以升井了。地面,我們準備升井。”
“地面收到,上來吧。”
林零身邊的一名研究人員向上彙報完畢後,地下實驗打聽中的幾人以此順著通風豎井中的電梯離開了隧道,走出電梯之後,研究人員看向林零說道:
“小零,從今天開始,我們要對這臺量子計算機進行全天候不間斷的監測,這個過程我希望你全程在場。”
“我們雖然不知道此前兩次發生的量子擾動跟你有什麼樣的具體聯絡,但事實是,每一次擾動都跟你有聯絡。”
“所以,很大機率上是你的存在觸發了某種還未探明的因果關係,那麼保證你的在場,也許會對我們的研究產生正向的影響。這一點,你能理解嗎?”
聽到對方的話,林零鄭重地點了點頭,隨後回答道:
“放心肖老師,我明白。但是我想問個問題,後續的研究工作中,我具體需要做些什麼?”
她對面的研究人員姓肖,名叫肖舒臆,是整個qhdcepc專案的中堅力量,從專案立項開始參與,並且在之後的實驗中成功主導了相關探測工作,針對希子軔致輻射和向量玻色子融合製備希子發表了數篇論文,給華夏希子研究工作帶來了巨大的推動。
也正是因為他的突出貢獻,在這一次的量子監測專案中他被選為擔任專案總工程師,如果真的能在這個領域上繼續做出成果,那麼很可能,他就是下一個院士的人選。
所以,林零對他極為敬重,雖然對方年紀並不算太大,但自己稱他一聲“老師”是絕對不過分的。
聽到她的問題,肖舒臆皺眉思索了片刻,隨後開口答道:
“你的日常工作是不用說的本來你就是搞高能物理的,具體需要做些什麼你比我更清楚。我想,你是想問,在這個專案中你要去做些什麼特殊的事情,才能儘快地推動專案取得成果,對嗎?”
林零微微點頭說道:
“是的。肖老師,我現在有種感覺,就是.......咱們這一次的專案,有點太.......太盲目了。我們不知道自己要找的是什麼,也不知道怎麼去找,甚至不知道現在我們所使用的方法是不是正確的.......這種感覺跟我以前做的研究完全不一樣。”
“我覺得......很不踏實。”
肖舒臆笑著看向林零,在這一刻,他彷彿從對方的臉上看到了十年之前的自己。
那個時候自己也是這樣,剛剛離開學校的實驗室、剛剛開始獨立參與科研專案,眼前的一切都是陌生的。
如果說,在博士和博士畢業之後的五年時間裡,自己做的主要工作還是對已有知識的驗證的話,那麼參與專案後,就完全是去拓展新的道路、尋找新的知識了。
這個過程並不是循序漸進的,也不是某些描述裡說的那樣,是一條“越走人越少”的道路,而是在一條路上走著走著,前一秒自己身邊還是人聲鼎沸,下一秒,就突然進入了空無一人的無人區了。
所以,當時的自己也產生了跟林零一樣的感覺。
迷茫,惶恐,不踏實。
說到底,這是對未知的恐懼。
想到這裡,他開口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