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華志突然打了一個寒顫,這是他活到60歲以來,第一次產生了這樣的想法。

但是,在這個想法產生之後,他的腦中同時也浮現出了另一種僥倖:

要不然,就跟自己的其他同僚一樣,直接在海上跟對岸的漁船交易?

如果真的像他們所說的那樣實價收購的話,那自己一趟出海的成本甚至可以進一步降低。

不用考慮漁船的載貨量,只要能捕到魚,就能賣得出去,而對方的漁船編隊,就當做是運輸編隊好了。

至於他們這樣做的目的到底是什麼……

誰在乎?

飯都快要吃不上了,還去顧及什麼“大義”嗎?

他不覺得自己有那麼高尚。

想到這裡,廖華志重新打起精神,他起身走回家,收拾起了出海的換洗衣服,召集了自己那一幫子同樣無事可做的夥計,又到市場上採購了需要的飲用水和食品之後,毅然決然地重新發動了漁船駛出了前鎮漁港。

站在漁船的駕駛室裡,身旁跟來的兒子有些愧疚地說道:

“爸,是我沒看清楚形式,連累你浪費了那麼多時間沒出海,咱們家裡過得困難不怪你,都怪…….”

“不用說那麼多了。”

兒子的話還沒說完,廖華志便直接打斷了他。

停頓片刻之後,他才繼續開口道:

“現在說什麼怪誰、是誰的錯都沒有意義了,我們得想辦法找出路啊。”

“你老爹我那麼多老夥計要吃飯,咱們一家子人要吃飯,冒冒險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來之前我打聽過了,對岸的人很講信用,談好是多少就是多少,但是海上過磅不方便,一般都是打眼估價,多了不喜,少了不怨。”

“希望咱們這次運氣好點吧,不要再遇上漁業署的海巡船了……”

看著父親憂慮的神情,兒子默默地嘆了一口氣,回到甲板上,廚房單獨的船艙裡,開始做起了這一天的第一頓飯。

實際上,這艘“娜娜號”是一艘小型漁船,它本來是沒有配備單獨的廚房的,還是因為廖華志心疼小孫女跟船出海的時候吃不上熱飯,才專門把一間乘員艙改成了廚房,雖然說裝置有些簡陋,但好在船上的船員也少,簡簡單單做一頓熱飯倒還不難。

唯一有些麻煩的即使,如果遇上風浪大的時候,手下不穩,導致做出來的菜鹹了淡了,也是常有的事情。

兒子的飯還沒做完,廖華志便已經開著船靠近了拋錨在淺堆漁場中心淺礁附近的崖山港106號漁船,在這艘漁船附近還真環繞著幾艘小型漁船,此時正在利用106船上的鉤索向上卸貨。

廖華志走上甲板,向106號上忙碌的船員揮了揮手,有些忐忑地開口問道:

“喂,朋友哎,你們這裡是不是收魚啊?”

106號的船員聽到他的呼喊,稍稍直起身子回答道:

“有就收,裝滿為止,估堆賣,現金南島幣結。”

他似乎已經完全猜到了廖華志要問的問題,因為這些問題他已經回答過無數次了。

“真的?朋友?真的收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