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因為這個原因,金烏才會被設計成這麼大的體積,因為它在一次起飛之後,就註定要長時間維持空中巡航,它留在地面的時間,其實是很短的。”

“短到有可能不會超過10分鐘。降落、機組更換、起飛,就這麼簡單。”

還真是永不落下的太陽。

聽到這裡,陳昊在心裡暗暗想道。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發動機預熱狀態終於結束,螢幕上顯示的推力資料開始緩慢上升,從15噸開始,資料穩定而規律地爬升到60噸。

到這個程度,基本上可以認為這臺發動機的基本效能已經達到當前傳統發動機的水準了。

但無論是葉舟還是陳昊,他們都並不滿足於這個結果,因為他們都是曾經看到過祁連發動機第一次試車就突破140噸推力的壯舉的。

“你覺得這次能到多少噸?”

葉舟搖了搖頭,回答道:

“理論上來說,如果不考慮發動機各個模組的承載力的話,堆芯輸出的動力足夠這臺發動機推力頂到300噸以上,但我們做不到這樣的結構強度,所以只能把動力分散。”

“現在只有一臺發動機,那麼……我覺得應該會控制在120噸左右。”

彷彿在回應他的話一樣,發動及推力資料繼續爬上,堆芯溫度也突破了1000度的次臨界溫度,在短短兩分鐘之內,發動機推力從60噸直接躍升到了100噸。

大量冗餘燃氣被透過預留的排氣口排出,模擬著多機並聯後的工作狀態,但詭異的是,眾人明明可以看到被高溫氣流扭曲的光線,卻完全看不到尾流本身。

如果關閉掉直播的語音傳輸,這臺發動機的工作狀態就是一種徹頭徹尾的沉默。

除了發動機結構的輕微抖動之外,甚至無法從外觀是判斷它是否已經啟動。

“快要到極限了溫度到達1600度,就接近釷基熔鹽堆的臨界溫度了,我們肯定要預留一定的安全餘量。”

聽到葉舟的話,陳昊有些驚訝地問道:

“你的意思是說,如果有必要的話,我們還可以以超臨界狀態執行發動機?”

“是的,但是進入超臨界狀態容易,重新回到臨界狀態就不容易了,這應該說,是一種一次性解法,只有在情況極度危急的時候才能使用。”

陳昊鄭重地點頭,視線重新轉向螢幕。

正如葉舟所判斷的一樣,這臺發動機的推力最終穩定在120噸,在持續執行十幾分鍾之後,發動機開始進入停機流程。

一小時後,發動機熄火,輻射檢測完成,確認車間輻射劑量正常後,工作人員開啟車間大門,重新進入了試車臺車間。

一直到最後的收尾檢查結束,車間中才爆發出如雷滾動的歡呼聲。

葉舟長長舒了一口氣,退出了直播介面。

……

核動力發動機的第一次試車,就這樣毫無波瀾地結束了,然而它在世界範圍內所引發的轟動,卻如同一場滔天巨浪。

當天晚上,隨著試車結果的公佈,一條條聳人聽聞的新聞開始出現在國際媒體的頭版頭條上。

“冷戰怪物還魂,東方惡龍重拾禁術!”

“人造的達摩克里斯之劍,劍柄已經鑄成!”

“金烏專案突破,華夏的野心到底有多大?”

“核動力發動機,到底是福音,還是噩耗?”

“來自地獄的產物即將飛向天國,東方之國,居然是撒旦之國?”

…..

在這一系列的報道中,唯有毛熊國的報道最為正常。

“圖95LAL榮光重鑄,紅色巨鳥即將飛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