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軍營之後,陳昊看著葉舟滿臉平靜的神色,有些好笑地問道:

“怎麼了?今天大失所望?”

葉舟搖了搖頭。

“沒有,恰恰相反,很驚喜。這臺機械外骨骼的綜合效能比我預料中要強得多,甚至在關節靈活度上我感覺已經達到完全無限制的等級了,現在唯一的問題就是力反饋延遲的問題。”

“如果按照這個趨勢發展下去,在這個領域取得領先地位應該說是必然的。”

“那你怎麼還一副不開心的樣子?”

“我哪有不開心?我就是沒啥表情而已,因為我在思考。”

“呃.......思考什麼?外骨骼的事情?”

“不是。我在思考量子計算專案組的人員構成到底應該按照什麼比例。你看,我們的原則是國防領域人員至少要佔20%,這是為了控制專案的主導權,但是,剩下的80%呢?”

“高校在讀的學生、各個商業領域的從業者、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這些人的比例應該怎麼安排?”

“我們要追求最大化的效率,同時還要兼顧保密,這個問題很複雜......”

聽到葉舟的話,陳昊愣了一愣。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其實他一直都還是把葉舟當做年輕人看待的,包括之前跟他聊的有關機甲啊、遊戲啊之類的話題,葉舟身上表現出來的那種少年心氣和年輕人特有的好奇心是無法掩飾的,也正是這一點,讓自己對待他的態度區別於其他人。

可是,在葉舟的身上,自己又確實看到了另一面。

剛剛做完了一件自己期待已久的事情,時間還沒有超過半小時,他就已經開始思考下一個問題了。

這種情況,就跟當初他看完h20的飛行表演時一模一樣,在那個晚上,他也是馬不停蹄地給自己打了電話,詢問硫矽電池的進展。

這個年輕人,他把自己的情緒收拾得很好,好到幾乎不會因為任何情緒波動而影響他的下一步計劃的程度。

這是一種極其稀少的素質。

歷史上那些力挽狂瀾的人,沒有一個不是這樣的人。

問題是,他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變成這樣的?

記得在一開始自己認識他的時候,他還只是一個毛毛躁躁的大學畢業生,做的很多事情都很欠考慮,甚至在自己這些人看來有些可笑。

現在一年多的時間過去,他已經成長為了一個完全可以獨當一面、甚至可以總覽全域性的角色。

這樣的成長速度,已經不僅僅是用一句“歎為觀止”就可以概括的了。

非要說的話,他心裡隱隱有種感覺,那就是,這個年輕人真正經歷過的事情,恐怕比自己看到的要多得多。

想到這裡,他開口說道:

“這個問題交給總技辦來解決吧,你不要想太多了,保證自己的休息,精神上的壓力不要那麼大。”

“沒有,我精神壓力不大,我就是在學習而已。就好像你說的,總有一天我要站在戰略角度去思考技術發展的問題,那個時候需要的就不僅僅是技術了。”

“我要學的東西還很多,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啊。”

陳昊笑了笑,有些感慨地嘆了口氣說道:

“行路難啊,雄關漫道真如鐵,現在咱們就等著從頭越的那一天了。”

......

在兩人坐車返回葉舟住處的時候,總技辦一名叫做方勉的工作人員也來到了長安交通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