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舟所說的神經電訊號控制,實際上在國際上已經出現了應用,最新成果的機械手臂甚至可以做到指關節運動和複雜手勢運動訊號識別準確率95%以上,只要對神經解碼演算法進行進一步最佳化,達成近100%的準確率其實問題不大。

因為,這種演算法的基礎實際上是人工智慧和深度學習技術,核心是人工智慧晶片。

而在華夏國內,就有一家跟華記一樣受到的、在人工智慧領域獨步全球的公司。

寒武紀。

如果將他們的成果引入機械外骨骼控制領域,再配合華科院本來就已經發布的神經藉口技術,那麼,機械外骨骼的控制將會以肉眼可見的速度上一個臺階。

更重要的是,這個方案雖然聽起來科幻,但其實並不是一個激進的思路。

神經控制在各個工業、醫療領域都有廣泛的運用,其中最簡單的一項,就是可以解決目前國內千萬級別的殘疾人的日常生活。

哪怕僅僅是這一點,其實都足以說服官方投入足夠的資金去進行研發。

但事實是,這個技術的費效比太低,財政資金又有限,所以只能將其押後在其他專案之後。

不過,現在有了軍方專案的聯動,初期資金方面就不再存在問題了,以後出現的可商業化的成果還能繼續反哺軍工專案,簡直可以說是一本萬利。

想到這裡,葉舟堅定了自己要跳過力反饋直接做神經連線的想法,他開口說明了自己在這個計劃上面的規劃,一旁的陳昊立刻掏出錄音筆錄了音,打算反饋到兵器集團。

“這又是一個大計劃了......加上這個,再加上你最新啟動那個,然後還有之前我們已經立項的那些,壓力真不小啊。”

陳昊謹慎地沒有提及任何專案的具體內容,不過葉舟自然是清楚的。

“沒有辦法,現在的形勢給不了我們任何的喘息時間啊,這些事情就必須同步進行。另外我還得再強調一點,做這種專案,還是不要太吝嗇。”

他這句話是對指揮員說的,而一旁站著的指揮員聽後連連點頭。

他根本就沒有過問預算的事情,他非常清楚,這種專案再怎麼貴也不可能比他們打一場仗要貴,因為打仗是要死人的。

不戰而屈人之兵,才是軍人的終極追求。

而在這個時代,要做到這一點,就只能靠科技。

空軍已經飛了轟20了,海軍003就要下水了,他們陸軍有什麼?

東風?

那他麼是火箭軍的!

陸軍有啥呢?

99a?狙擊榴?武直十?

是挺強的,但是還不夠。

他們迫切需要一種殺手級別的武器,來形成自己的戰力威懾。

而從現在的情況來看,機械外骨骼算是一個方向。

從他的專業方向來講,未來陸軍的發展一定是偏向於戰場態勢隱形、疏散化作戰的,也就是說,未來戰場上,陸軍的作戰方式也會向空軍海軍看齊,逐漸地將大規模集團作戰拆解成多模組、分散化、超視距的複雜戰役,透過獨立的作戰單元來組成這個作戰和指揮體系。

這就要求每一個作戰單元都擁有極高的火力投送能力,否則作戰單元一旦分散,就很容易被圍殲。

如果是裝甲部隊還好,輕步兵在自身載重有限的情況下,怎麼去實現大規模火力投送?

只有兩個方向。

要麼武器小型化,發展到極端之後甚至可能再一次出現單兵手榴核彈。

要麼就是廣義載重提升,透過機械外骨骼、遙控武器站等等一系列的技術來提高單兵火力投送能力。

而遙控武器站對於電磁環境的高要求決定了它的發展只能在抗干擾通訊方式取得革命性進展之後比如量子通訊實現之後,那麼,現在最緊要的方向就是機械外骨骼了。

想到這裡,他開口對葉舟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