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三四章:朝廷之命,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1/2頁)
章節報錯
傍晚時分。
位於山腳的新墅家家戶戶都生起了火,煙火給異常寒冷的冬天,增添了一絲溫暖的氣息。
祝江江從朱家離開,回去時,路過榆林寺山腳,碰到了好些砍柴而歸的村民,就連山上寺裡的小師父也都背了一捆柴,朝山上去了。
“許爺爺,上我的馬車吧。”
馬車裡坐不下太多人,祝江江只招呼了許家二老上馬車,以及他們揹簍裡那滿出來的兩捆柴。
“許爺爺,晚上冷,這些柴現在夠燒一晚上嗎?”二老上車後,祝江江跟他們閒聊起來。
許老根:“小嫂子說笑了,這麼好的柴,我們哪燒得起啊。”
祝江江:“啊?”
她不太明白,燒火用的柴也分好壞嗎?不都是要燒成灰的嗎?
許老根見她沒聽明白,又笑道:“小嫂子,這些柴我們是砍回去曬乾,再拿去城裡賣掉的,要不我們怎麼會大老遠的,跑到榆林寺山下來砍柴。”
正是因為小荒村附近山地上的柴,都被村裡大夥日常砍了做飯用,已經沒什麼好柴了。
所以他們才來榆林寺這裡砍柴,砍些又粗又直的柴,好去城裡賣。
最近今兒太冷了,城裡缺柴缺得緊,各村的人都在砍柴往城裡賣,但這樣都還不夠城裡人用的呢。
許劉氏:“小嫂子還不知道吧?現在這柴可是稀罕貨,多少人家都得靠這柴過冬呢。”
蘑菇大棚和酒樓也需要柴,不過這點小事兒她從不過問,所以沒發現這幾日有什麼問題,聽許老根說了才知道。
而且聽他們二老的語氣,木柴現在成了人人都需要的過冬必備之物。
有吃有穿的江南鎮都還要搶柴過冬,那其他地方,豈不是更加難過?
祝江江有種不好的預感。
第二日,她就去了城裡找周凉。
進了衙門,她問得很直接,“周大人,關於寒潮,各地現在都是什麼情況?”
她竟難得關心起除了江南鎮以外的地方,這讓周凉感到有點意外。
不過聽說她的民宿收留了很多滯留不前的客人?那就沒什麼可奇怪的了。
“根據幾個衙門之間互通的訊息,現在大澧朝各地都遭到了寒潮的襲害,特別是越靠近澧京的地方,越嚴重。”
周凉一邊說著,一邊從抽屜裡掏出幾封信函,遞給祝江江,讓她自己看。
“邊關尚且還好,寒潮沒有那麼嚴重,不過裴將軍要回來,還是有點難。”他實話實說。
“那江南鎮呢?這幾天街上全都是賣柴的,你知道嗎?”祝江江沒有接他關於裴祭的話題。
裴祭能不能回來,她不強求,而且當下的情況,她希望他不要回來,太危險了。
說到這個問題,周凉不禁扶額,一副頭疼的模樣。
“才解決了吃的問題,穿的問題就又來了,在下就是神仙,也扛不住這般天災啊,衙門只能鼓勵百姓們自救了。”
祝江江:“幹嘛搞得好像很水深火熱的樣子,我們江南鎮有糧,不至於捱不過這個冬天吧。”
要是擱以前,這場寒潮對江南鎮就是致命的打擊。
但今時不同往日了。
江南鎮是朝廷特批的承包式試驗田地區,今年百姓們糧食豐收,又無需交糧稅,撐過這個冬天,對江南鎮來說,不難啊。
百姓們冬日不種地,除了冷一點之外,基本不受什麼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