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閒第二步就是將大理的重心從大理前往成都,畢竟成都乃是大城,人口近二十萬,遠遠不是大理城可以相比,而且成都位於平原,大理城則是位於山區,不管是為了今後進一步逐鹿中原,還是吸引宋人入大理,以成都為都城,毫無疑問是更加合適。

當然得了川蜀、漢中,魏閒暫時停住了兵鋒,而是將更多的百姓投向南方,並且以豐厚的條件吸引湖廣、關中百姓拖家帶口進入大理,以此壯大自身。

大宋對於大理攻佔蜀中、漢中一直耿耿於懷,可是一來面臨遼國、西夏的威脅,二來變法派與元祐黨人的鬥爭一浪高過一浪,卻也始終無力反擊大理。

大理佔據蜀中、漢中第五年,已經遍練完畢的水軍,沿著長江直下,封鎖了長江,佔據各個重要渡口,而大理大軍分三路出擊,席捲了廣南西路、廣南東路、福建路、江南西路、荊湖南路、荊湖東路、江南東路等,佔據了長江以南之地。

聲勢浩大,一時間烽煙四起,大宋朝廷震動,可是大宋歧視武人久矣,以文御武,文人又大多不通兵事,等到要出兵時,已然是幾個月時間過去,長江半壁江南已然失去。

魏閒則是直接坐鎮江陵,說來也是好笑,大宋商貿發達,擁有長江、黃河,但是偏偏因為其與西夏、遼國相鬥,水師沒有用武之地,因此竟然沒有水師,或者不能說沒有水師,而是水師只有幾百人。

也正是如此,大理水師才得以輕易封鎖長江,隔斷長江兩岸,佔據長江以南半壁江山。

“弱宋弱宋,果然孱弱得很!”魏閒望著滾滾長江之水,感慨非常,他從未想過,諸多朝代最為富裕的北宋竟然是這般孱弱,精銳主要集中在汴梁的八十萬禁軍、位於西夏邊境的西軍以及與契丹人相對峙的前線,至於長江兩岸的宋軍,簡直是弱雞一隻。

此次大理四十萬大軍沿江而下,三路出擊,聲勢浩大,說是‘勢如破竹’那是一點都不為過。

對於讀書人,魏閒還是很看重的,不得不承認,打天下得靠武人,但是治理天下還是得靠讀書人,只要制定好規矩,畫好框架,讀書人用起來還是非常順手的。

大軍出征,有著後方源源不斷的糧食,所過之處也沒有出現什麼么蛾子,大部分城池都是望風而降,都不用攻打。

“氣吞萬里如虎,那就覆滅宋朝,這般孱弱的朝廷,留著也是一個恥辱!”魏閒眼中充滿著堅定,就算沒有他,北宋也會用不了多少年就會被滅。

靖康之恥,那不僅僅是宋廷的恥辱,更是漢人的恥辱!

既然他有機會,就不會讓他發生。

堅定了覆滅大宋之心,在攻佔長江以南半壁江山之後,魏閒親率十萬大軍從江陵出發,直擊汴京。

結果讓魏閒很出乎意料的是,號稱80萬禁軍,竟然開啟城門投降了,連打都不打。

魏閒召集禁軍將領一問,方才知曉其中緣故,雖然號稱80萬禁軍,實際上只剩下40萬禁軍,而且因為以文御武,武人沒有地位,而大理武人地位高早已不是什麼秘密,武人覺得沒必要為趙家賣命。

魏閒感嘆不已,果然昔時因今日果,當年宋太祖趙匡胤作為後周大將,周世宗柴榮對於趙匡胤那是知遇之恩、厚待有加,而周世宗柴榮可謂是一位雄主,可惜北征凱旋歸來不久後駕崩,但其逝世前任命趙匡胤為殿前都點檢,掌管殿前禁軍,結果趙匡胤直接來了個“陳橋兵變”,黃袍加身。

那可謂是欺負自己恩人的孤兒寡母!

當上皇帝后,趙匡胤沒多久後擔心其他大將也學他,便來了個‘杯酒釋兵權’,還定立了以文御武的規矩。

趙匡胤的弟弟趙光義,來了個‘杯光燭影’,至今在民間流傳著,而其則是來了個‘與士大夫共天下’。

可以說兄弟二人可謂是‘得國不正’!

而當時因,今日果,汴京禁軍直接開啟城門投降,讓趙家皇帝成了亡國之君,也算是報應。

魏閒也沒有對趙家趕盡殺絕,而是封趙熙為‘宋國公’,直接將趙家安排前往瓊州島,反正瓊州島四面環海,隨意建個房子就是‘海景房’,每天早上可以看看太陽初升,晚上也可以在沙灘看日落美景,沙灘美景,千年之後也不知道多少人想看還看不到,現在讓趙家享受到,也不算是苛待趙家了。

至於對趙家忠心耿耿的將領、官員,魏閒也沒有殺人,要麼送往琉球,要麼送往大理......總之有的是地方去,現在地方那麼大,缺的就是人,魏閒一個漢人都捨不得殺。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