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章建魏(第1/2頁)
章節報錯
魏閒攻下汴京之後,國號沒有再用‘大理’,而是定國號‘魏’,定都汴京,年號‘神武
神武,顯示著魏閒的雄心,不甘於如今所有,而是要建立一個如同強漢盛唐的強大王朝。並且魏閒改自己這一脈‘段’為‘魏’,自己不再使用‘段閒’這個名字,而是採用‘魏閒’,他的兒子、女兒也紛紛改姓為‘魏’。
這些年,李青蘿為他添了個女兒,王語嫣給他生了一兒一女,梅蘭竹菊四妃也各自為他添了一兒一女,再加上為了收川蜀、漢中的民心,魏閒納了兩個川蜀、漢中望族之女為妃,也各自為他生了個兒子,如今魏閒已經有8個兒子、6個女兒了。
隨即魏閒封趙熙為宋國公,遷宋宗室至瓊州,趙家公主、郡主之類,則是賜婚於手下大將文臣。
個新王朝的開創,自然要有新變革、新氣象。
魏閒首先改革的便是分封制度。
他制定爵位等次分為王、公、後、伯、子、男六等。王爵又分為國王、郡王、縣王三級公爵則是分為國公、郡公、縣公三級,侯爵則是有縣侯、鄉侯二級。
他的長子、原來的大理太子‘魏承乾’順延為大魏皇太子,其餘諸子都被封為王,女兒則都是被封為公主。
魏閒大封文武,蘇星河、鄭俠被他封為國公,其餘人也多有封賞,但是卻再也沒有人被封為公爵,實在是大宋太過弱雞,打得太容易,顯示不出底下將領的能力來
因為打得非常順利,基本上也沒有什麼戰火,魏閒整編原本的宋軍,淘汰老弱,去蕪存菁,將全國大軍整編為50萬精銳,劃分十大軍團,每個軍團共有5萬人,設立十名大將軍,駐守各方。除十大軍團之外,魏閒還另設御林軍,專門駐守汴京,守護皇宮安全,除御林軍外,其餘軍團未得詔令不得離開駐地。除此之外,便是建立水軍,黃河、長江兩支內陸水軍以及一支海軍!
全國行政,取消了大宋的路,而是採用了省、府、縣三級。他進行了軍政分離,設內閣、軍機處分治軍政,內閣只治理政事,不過問軍務;而軍機處則是治理軍務,不理政事。雙方的處理政事地點也位於皇宮外左右兩處宮殿,互不統屬。而督察院、軍法部則是單獨存在,督察院只督察文官,巡視天下,軍法部則是督察軍人。
連續五年,魏閒不曾對外動武,魏軍處於防禦態勢,魏閒則是理順文武之事,開了兩次恩科,分別科舉取士和武舉取才,雖然偶有叛逆,但是很快都被鎮壓了。
對於謀逆之人,魏閒也是隻誅首惡,至於其家人則是流放到琉球、南洋。
“父皇,幹麼要練武啊?”魏承乾大汗淋漓,有些不解地說道:“父皇不是說了,武打天下,文治天下麼?’
“皇子練武乃是為了強身健體,是為了面對刺殺有自保之力!”魏閒教導道。
這些年,但凡6歲的兒子、女兒,魏閒都會教導他們武學,魏閒精通諸多絕學,自然不會想著說孩子能夠享受榮華富貴就可以,自己的子女還是需要精通武藝,如此就算日後亡國,後人也不至於像靖康之恥時的宋室,被人俘虜。
魏閒是搞不明白,趙匡胤本人是武學大宗師,精彩豔豔之輩,為何他的子孫卻一個個只讀書不練武,‘燭光斧影’還能解釋當初那一戰,趙匡胤受了重傷,被趙光義得了便宜害死,可是要知道之前,趙匡胤怎麼沒有讓他的兒子習武。
他作為一個父親,作為一個帝王,可不想自己的孩子一個個身體孱弱,也不希望自己的子孫被臣子忽悠只能困守一座皇宮,若是學了武功,只要武功夠高,那麼天下大可去得,也不會為臣子所欺騙。
至於嫡長子‘魏承乾’,魏閒是花費最大的時間精力去培養,不單單是武藝,包括武藝。比如魏閒傳授魏承乾的就是他所創的‘混元功’,此功頗為神異,只要魏承乾每日勤練不綴,日後活個七八十歲是不成問題,不會成為短命皇帝。
一個朝代的穩定興盛,一個很重要的關鍵就是帝王的壽命長短,往往一個朝代帝王短命那麼就會動盪不安,而一個帝王只要長壽,那麼社會就會穩定興盛,哪怕出現權臣,熬也能熬死對方,等來重整超綱的機會。
“你作為太子,日後是要繼承萬里江山,偌大的江山,帝王豈可困守區區一座皇城,你若是成了一流高手,或是超一流高手,別可只帶幾個護衛,巡視天下,去看看大好河山,也可以親眼看看百姓如何,而不是停留在大臣的奏摺上。”魏閒教導道:“要知道,文人的嘴騙人的鬼,千萬不可輕信文人的操守!’
魏承乾露出若有所思之色,他已經十餘歲了,又受魏閒大力培養,是作為儲君真正去培養。魏閒建立大魏之後,不但給魏承乾建立了東宮屬官,還給他組建了東宮六率,態度自然非常明瞭。
而且魏閒定立的儲君制度,早已非常明確,嫡長子繼承製,只要是嫡長子就是太子,就是國之儲君。而其他皇子封王,一旦成年就必須前往封地,而封地盡數在南洋,這使得其他皇子都不可能威脅到太子。
魏閒又教導魏承乾一會兒,便打發了魏承乾,他每天也只會教導太子一個時辰,早上練武一小時,晚上則是教導他讀書、理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