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告老還鄉(第1/2頁)
章節報錯
正德二十六年,國泰民安,風調雨順,百姓安家樂業,夜不閉戶,路不拾遺,一副盛世景象。
經過弘治皇帝、正德皇帝勵精圖治, 大明蒸蒸日上,開創了盛世,國力之強盛,遠邁盛唐,幅員遼闊前所未見,曾經被朝廷所頭疼的土地兼併、藩王宗室, 隨著大航海時代的開啟已經被解決。
神州大地土地收為朝廷所有, 每十年重新劃分一次,不可交易, 按畝交稅。宗室盡數移藩海外,哪怕是皇帝兒子,封王之後也會移藩海外,只留太子於神州大地繼承江山社稷。
得利於大航海時代,朝廷賦稅一年不下於四千萬兩銀子,而且還在不斷增加。
魏閒在擔任內閣首輔,成了農部、商部,令督察院、刑部一起制定了各類法文,讓百姓有法可依。組建了大明皇家銀行,發行大明寶鈔,也就是法定貨幣,組建大明商業銀行、大明建設銀行、大明工商銀行、大明農業銀行四大銀行,歸屬戶部,受戶部和大明皇家銀行管轄,專門解決貨幣儲存、取出和交易等事宜,而且與一切銀行相同, 將錢存放在銀行不但沒有利息, 還需要繳納一筆費用。
擔任內閣首輔二十六年, 魏閒可謂是權傾朝野,門生故吏滿天下。更是在任之時輔助正德皇帝實行政、軍分離,組建了軍機處,處理軍中之事。
這一年,朱婉容病逝,任盈盈也已現老像,魏閒恍然,只覺得自己這麼多年來忙於政務,著實虧待了二女,如今長子魏泰業已四十歲,官至戶部侍郎,前途無量,也無需他擔憂。次子魏恪則是魔教教主,掌管魔教,自有他去路。三子魏貞從軍,任南海水師大將軍,馳騁於大海。四子魏佑, 則是從小喜歡醫術, 當了大夫,行走天下, 懸壺濟世。就是三個女兒,也各自嫁了個好郎君。
於是魏閒便寫了奏摺,決心已定,既然如今國泰民安,百姓富足,大明水師雖然還未遍佈各大海洋,但是已經攻下南洋,打通東西交流樞紐,已然立於不敗之地,民族未來自然有未來之英才去努力,也無需他這個老傢伙擔憂太多。
大朝日,司理太監尖銳聲音響起:“有事啟奏,無事退朝!”
一個個官員出身,啟奏事宜,正德皇帝與眾臣商討之後進行處理,到了最後,魏閒見已經沒有大事啟奏,便出列道:“陛下,如今天下太平,盛世景象,西域河山歸復十五年,遼東女真、蒙古韃子已盡數臣服,大明江山穩固,國富民強。”
正德皇帝和滿朝文武聽到魏閒這麼說,一個個都露出了笑容,顯然對於他們多年的努力成果很滿意。
“老臣年已過百,自弘治十二年參加會試、殿試,先皇不以臣卑鄙,點老臣為狀元,委於大事,步入仕途已有四十四載,老臣如今耳聾眼花,空佔著內閣首輔之位,愧對君王黎庶。因此,老臣今日乞骸骨,想回西安老家,葉落歸根!望陛下恩准!”
說罷,魏閒行禮!
而魏閒乞骸骨之言一出,滿場皆驚,任誰也沒有想到,魏閒竟然會要在這時候告老還鄉。
耳聾眼花?
魏老大人,你這是認真的?誰不知道你吃飯還能吃三大碗米飯,還能啃著羊肉牛肉吃上二三斤,走路起來虎虎生風,比二十歲的小夥子身體還要棒!
正德皇帝也愣住了,怔怔地看著行禮的魏閒,歷經兩朝的魏閒,絕對是如今朝中資歷最老的,畢竟魏閒是弘治十二年的狀元,包括王守仁、唐寅等人早在數年前就告老還鄉了。
當時一直以來,魏閒身體好得很,現在怎麼看都身子骨硬朗得很,滿頭都沒有一根白髮,而他這個當皇帝的卻是滿頭白髮,自己都還沒有想過禪位給太子,怎麼這個師傅反而要告老還鄉了。
“這個......首輔而至於此,縱然身體暫時不適,也只管安心休養便是。朕再派兩名御醫常駐府邸,所需藥材,只管從宮裡取,宮裡沒有,缺什麼便讓各地上貢,首輔莫再說什麼乞骸骨之事。”正德皇帝說道:“首輔乃國之柱樑,朕離不開首輔,朝廷也離不開首輔。若無首輔坐鎮,穩定超綱,大明的江山......”
“陛下,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老臣如今六十歲了,古人云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順,七十古來稀!花甲之年,已然難以輔助陛下理政,還請陛下允許老臣乞骸骨!”只是魏閒已經打定主意,告老還鄉,多陪妻子。
而且這麼多年,諸事纏身,以至於練武都落下了,這麼多年下來也就打通了衝脈,任督二脈都不曾去衝擊,而只有打通任督二脈,才能打通天地二橋,逆反後天為先天,晉級先天之境。
若非自己被政事纏身,無暇修行,不然自己晉級先天之境,先天之境驅使先天真氣可給妻子洗禮經脈,妻子也不至於才六十歲就病逝。谷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