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唐總十八歲(第1/2頁)
章節報錯
唐求的這番話說到孟萬江的心底裡。
人都追求美好的生活,但是如果生存下來都困難,還談什麼遠大理想?要不然中央一直強調生存權和發展權是老百姓最首要的人權呢?
萬煙的情況他比誰都清楚,VCD行業的情況他看在眼裡比誰都焦急,但是他沒有辦法。
現在唐求來了,帶給自己一個嶄新的思路。而且唐求的想法既務實又沒有短視,從對方的言談和思路中,能夠聽出他對技術的重視是認真的。
對方對這個行業的瞭解也是深入的,對這個行業發展的展望有驚人的洞察力,這本不應該是他這個年齡段的年輕人能看出來的。
只能說是少年英豪啊,怪不得他年紀輕輕便有了自己的企業!
不過他還有一個問題要問。
“唐總對這個行業的瞭解和前瞻性確實獨特!我現在想知道,唐總找我合作,有辦法把目前的產能擴充到多大?即使按照貴方月產一萬臺的產能,對於我們這麼大的企業也只能是杯水車薪!”
從去年底,VCD的銷售便有井噴之勢,樂觀的預計是今年至少有五百萬臺的需求。如果唐求的公司真能如他所說按那麼低的成本價生產出來,那麼現在最重要的事情便是產能了。
因為市面上產品的效能基本上都持平,馬上要進入拼價格的時代了,能看得出來。
唐求給出一個數字,讓他大吃一驚。
因為那個數字是一百萬!
這個數字不是瞎蒙,而是確實的估算。
前生,唐求在南方打拼時最好的朋友就是做VCD起家的,據他說起發家史時,就是在家中的院子裡搭條長棚,招攬了十幾個人組成一條簡易生產線,每人一天能做三十臺!
後來他鳥槍換炮、租了個小廠房,把簡易生產線換成了流水線,每人每天輕鬆可以做到五十臺。一年下來,三百多萬輕鬆到手。要不是後來市場不久後飽和砸在手裡過一批,他會一直幹下去也不一定。
因為關係很好,唐求在閒聊時知道很多事,也曾不止一次打趣說自己生不逢時。
唐求計算過了,包括上下料、打包等輔助流程工位,以二十人為一組,每組一天六百臺肯定也能做到。兩班制的話,每天一千二、一個月三萬臺沒問題。
當然是按單休二十六天算的。
縣收音機廠的廠房足以容納下三條流水線,只要線體拉起來開足,完全可以達到這個數字!
如果工序安排妥當,管理到位,產能只會多不會少。好朋友沒有管理經驗時都能做到,唐求對自己有信心。
“我現在有一組流水線,每班的產能是一千兩百臺。如果萬煙品牌的VCD銷售狀況良好,我隨時可以兩班倒。並且因為我們實現了精益化生產,換班的時間只要十分鐘!
另外我與我們省城的六朝銀行有非常良好的合作關係。實不相瞞,六朝銀行董事長楚珂先生的女兒楚海益是我很好的朋友…我正準備讓她在我的企業裡參股。所以如果合作順利的話,我完全可以根據需求增加流水線!
我唯一擔心的是,貴公司現在的銷售渠道能不能經受得了這麼多產品的考驗,畢竟此前它一直沒有真正實踐過!”
孟萬江終於相信眼前這傢伙是有很強背景的人了。別的不說,就憑他有銀行的關係,開個企業是分分鐘的事。現在中國的市場形勢是,城鄉居民的物質生活還遠談不上極大豐富,只要有產品特美價廉,就根本不愁銷路!
這時候,葉秘書抬眼看下手錶,原來不知不覺已經過去二十分鐘了,而孟總似乎談性未減。
她只能提醒:“孟總,麥嶺集團的客人還在那邊等待…”
孟萬江點頭表示知道了,卻對她說:“那你去照應一下,趙副總不是在麼,讓他出面接待一下好了!”
趙副總負責技術上的事,對資本運營不是很懂,平時也沒介入這些事。他知道,但懶得過去。
沒必要。
看見他們那些人的嘴臉就煩,哪有和眼前這個年輕人談話來得愉快?
唐求卻笑起來:“如果我沒猜錯的話,這個麥嶺集團,就是想著趁萬煙生病,準備吞併它的吧?”
孟萬江詫異於唐求耳目的靈敏,卻也不得不贊同他的話他說的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