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降還是不降,這是個問題(第1/2頁)
章節報錯
次日辰正(上午八點),展淵、王進功、季先,入見吳浩,彙報如下:
時青舊部,離營者一千四百一十五人,留下來的,一千四百一十六人,剛剛好對半。
馬匹、甲冑、弩,都留下來了。
離營者中,包括時青堂叔時全,此人算是時部的第二號人物。
吳浩笑道,“好!等於替我們甄別了!省了我們多少事情?餘下這一千四百一十六人,嗯,可以發犒賞了!還可以發個雙份兒!哈哈!”
“是!”
“時青首級,傳示泗州諸縣!要明示:此人是因殃民而被正法的!然後,再諭以禍福順逆,看看,有誰歸宋?有誰留金?”
“是!”
吳浩殺時青,擺在第一位的,確實是為嚴肅軍紀。
認真說起來,吳浩還沒打過什麼大仗,團滅完顏文通,固然是不折不扣的大捷,然由始至終,盱眙這邊兒,不過就射了幾支火箭,也不曉得好不好算成“大仗”?
實戰經驗雖有限,但吳浩信奉“紀律是第一戰鬥力”,像時部這種一身惡習的軍隊,只能打順風仗,不加徹底改造,非但派不上什麼大用場,還會像病毒一般,感染、侵蝕神武軍。
所以,這塊爛肉,必要儘快剜掉了它!
哪怕冒激變的風險。
事實上,因為計劃嚴密,準備充分,兵變並未發生,時部二千多人,只能眼睜睜看著大頭目被斬首,一點脾氣也沒有。
由此也可以反證,這種依靠姦淫擄掠維持士氣的軍隊,其實並沒有什麼真正計程車氣。
事實證明,殺時青,非但對時青舊部,對神武軍,也是極大的震撼或曰教育。
在普通士兵眼中,時青是“大將”,一般來說,整頓軍紀,殺的都是中小軍官——就像完顏文通那樣;時青,那可是“鈐轄”,算是一軍之主,說殺就殺了?
誰想得到?
真正是三軍惕慄!
從此,對“紀律”的執念,才真正融入神武軍骨髓,成為這支將無敵於天下的軍隊的最重要基因。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吳浩也是欺負時青是個新降的“紅襖賊”,殺了就殺了,朝廷不會有人說啥閒話,這個鈐轄,若是朝廷正經經制,吳浩就只能彈劾,不能擅殺,目下,他只是個知軍州,還不是方面大員,沒有“擅殺大將”的權力。
其二,為排除定時炸彈。
“定時炸彈”是誰?
就是時青啊。
時青叛金、降金、再叛金,反覆無常,這種人,本就不知“忠誠”為何物,說翻臉就翻臉的,因欲壑未填,已露出了明顯的離心傾向,已不可以如王義深所說的,若金國大軍來攻,防務上“倚重”之——剛好相反,到時候,這個時青,只怕說“反正”就“反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