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一章 孤身犯險(第1/2頁)
章節報錯
孫武王尚未出發,楚州傳來訊息——壞訊息:喻口船廠被襲,毀掉了一座船塢,燒掉了幾條船。
近一年來,一直順風順水、高歌猛進的吳浩,腦子微微“嗡”一聲:靠!誰幹的?
不過半日,第二道訊息到了:“射陽湖人”乾的。
看到“射陽湖”三個字, 吳浩大出意外:WAHT?緊接著,眉頭大大皺起:特麼的是個麻煩事兒!
射陽湖,楚州境內一個非常特別的存在。
這是兩淮地區第一個大湖,比洪澤湖、巢湖還要大(說到這兒,不少讀者老爺免不了要“啊?”——不著急,看下去就曉得咋回事兒了),位於楚州(指州治)以北、鹽城以西、寶應以東、興化以北,同碩濩湖一樣,也是個南北狹長的格局,由北至南,幾近三百里。(夠大罷?)
亦彷彿碩濩湖,射陽湖實實在在的說明了什麼叫“滄海桑田”。
該處原本無湖,數千年前,南邊的長江、北邊的淮河,挾泥帶沙,在淺水海灣兩側,堆積成岸外沙堤——這是射陽湖成形之始。
也即是說,出生的時候,射陽湖其實是個瀉湖,鹹水湖也。
泥沙逐漸淤積,同時,江淮間諸多大小河流注入,瀉湖逐漸變為正經的淡水湖了。
本來,射陽湖一直是蘇北平原上面積最大的湖泊, 煙波浩渺,睥睨洪澤湖、巢湖等一眾小弟,但在杜充那個王八蛋掘開黃河之後,一切好光景都發生了變化。
黃河奪淮之後,帶來大量泥沙,射陽湖的淤塞,迅速加快,湖面萎縮,演變成許多大小湖泊、蕩灘——也即是說,由一個單一的大湖,變成一個“湖泊群”了。
這是吳浩目下面對的射陽湖。
在此之後(指的是原時空啦),射陽湖淤塞的趨勢不可逆轉,終於成為沼澤型湖泊。
到了清末民初,射陽湖區之大部或淤為蕩灘,或墾為農田,殘存的射陽湖成為長條狀的河道型湖泊。
但射陽湖始終沒有完全消失(這一層,較之碩濩湖,略勝一籌),時至二十一世紀,射陽湖水面約八平方公里, 不足其極盛時期的二百分之一了。
要說明的是,現代的鹽城所屬的射陽縣之得名,來自射陽湖, 不過,十三世紀末之時,並不存在射陽縣這件物什——不是說沒有這個行政建制,而是根本連這塊地都沒有。
十三世紀末的淮東,即二十一世紀的蘇北,但二者的海岸線,天壤有別,較之前者,後者的海岸線,足足向大海推進了一百四、五十里左右,也即是說,今天的射陽縣所在位置,十三世紀末之時,還是一片蔚藍的大海。
此所謂“滄海桑田”也。
(略囉嗦了幾句,但不講清射陽湖的地理,後面的情節,就有些不清不楚,讀者老爺見諒。)
回到十三世紀末。
射陽湖以一條叫做“馬邏港”的河流同黃淮相連(馬邏港入黃淮處在漣水以東,距離黃河奪淮入海的入海口,不過七、八十里),同時,馬羅港入射陽湖之湖口東側,另有一條河流,出射陽湖北上,在喻口入海。
這條河,沒有專屬的名字,習慣上就叫做射陽河。
喻口北距黃淮入海口,亦不過七、八十里。
“射陽湖人”就是沿射陽河北上,闖入喻口船廠的。
“射陽湖人”又是一個什麼存在呢?
吳浩曾經查閱當地縣誌,對於“射陽湖人”是這樣描述的,“射陽湖浮居數萬家,家有兵仗,侵掠不可制”。
就是說,十萬水匪,縱橫射陽湖。
這個說法,似乎略有誇張,至少,吳浩到淮東之後,尤其是到楚州之後,還從來沒聽說射陽湖人出來四處“侵掠”的。